腳氣的意思

注音 ㄐ一ㄠˇ ㄑ一ˋ

拼音 jiǎo qì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病名。又稱腳弱。因外感溼邪風毒,或飲食厚味所傷,積溼生熱,流注於腳而成。其症先起於腿腳,麻木,疼痛,軟弱無力,或攣急,或腫脹,或萎枯,或脛紅腫,發熱,進而入腹攻心,小腹不仁,嘔吐不食,心悸,胸悶,氣喘,神志恍惚,言語錯亂。治宜宣壅逐溼為主,或兼祛風清熱。可用雞鳴散等方。

增腳氣病。——唐·柳宗元《柳河東集》

beriberi;

引證解釋

⒈  由缺乏維生素B1的病症。患者有下肢肌肉疼痛麻木、水腫或心跳氣喘等症狀。

漢 張仲景 《金匱要略·中風歷節》:“烏頭湯方,治腳氣疼痛不可屈伸。”
唐 柳宗元 《答韋中立論師道書》:“僕自謫過以來,益少志慮,居南中九年,增腳氣病。”
《水滸傳》第六回:“小人近日有些腳氣的症候,十分走不的多路。”
陶行知 《教學做合一下之教科書》:“它是 上海 上等白米,吃了叫人害腳氣病,寸步難行。”

⒉  腳癬的俗稱。參見“腳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