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耳的意思
注音 ㄦˇ ㄦˇ
拼音 ěr ěr
基本釋義
⒈ 眾盛貌。
⒉ 《三國志·魏志·崔琰傳》:“與訓書曰:'省表,事佳耳!時乎時乎,會當有變時。'……有白琰此書傲世怨謗者,太祖怒曰:諺言'生女耳','耳'非佳語。'會當有變時',意指不遜。於是罰琰為徒隸。”後因以“耳耳”表示有所不足之辭,猶言罷了罷了。
⒊ 挺拔貌。
耳耳「ㄦˇ ㄦˇ」
⒈ 爾爾,盛多的樣子。
引《詩經·魯頌·閟宮》:「龍旗承祀,六轡耳耳。」
⒉ 挺立的樣子。
引宋·梅堯臣〈得餘干李尉書錄示唐人于越亭詩因以寄題〉:「南鬥戛湖波不起,長刀剡峰碧耳耳。」
⒊ 不滿足的語詞,相當於如此、而已。
例如:「素聞他膽識過人,今見不過耳耳。」
引證解釋
⒈ 眾盛貌。
引《詩·魯頌·閟宮》:“龍旂承祀,六轡耳耳。”
毛 傳:“耳耳然,至盛也。”
明 宋濂 《擬晉武帝武功頌》:“皇華載遣,六轡耳耳。”
⒉ 後因以“耳耳”表示有所不足之辭,猶言罷了罷了。
引《三國志·魏志·崔琰傳》:“與 訓 書曰:‘省表,事佳耳!時乎時乎,會當有變時。’……有白 琰 此書傲世怨謗者, 太祖 怒曰:諺言‘生女耳’,‘耳’非佳語。‘會當有變時’,意指不遜。於是罰 琰 為徒隸。”
宋 蘇軾 《葉濤致遠見和二詩複次其韻》之一:“平生無一女,誰復嘆耳耳。”
元 柯芝 《耳耳》詩:“耳耳非佳語,陸陸難為顏。”
⒊ 挺拔貌。
引宋 梅堯臣 《得餘幹李尉書錄示唐人幹越亭詩因以寄題》詩:“南鬥戛湖波不起,長刀剡峰碧耳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