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馬的意思

注音 ㄓˇ ㄇㄚˇ

拼音 zhǐ mǎ

基本釋義

⒈  印有神像供祭祀時焚化用的紙片。

paper horse burned at funeral for use in the nether world;

⒉  〈方〉:用紙糊成的人、車、馬等,迷信的人祭祀時用來焚化。

paper men, carriage and horse for superstitution;

國語辭典簡編本

紙馬「ㄓˇ ㄇㄚˇ」

印繪馬匹、神祇、佛像等供祭祀焚化的冥紙。今亦單指紙糊的馬匹。

國語辭典修訂本

紙馬「ㄓˇ ㄇㄚˇ」

⒈  印繪馬匹、神祇、佛像等供祭祀焚化的冥紙。

元·無名氏《馮玉蘭·第二折》:「只等那船頭上燒了利市紙馬,分些神福,吃得醉飽了,便撐動篙來,開起船來。」
《儒林外史·第四回》:「就在胡老爹面前轉託僧官去約僧眾,並備香、燭、紙馬、寫法等事。」

引證解釋

⒈  舊俗祭祀時所用的神像紙,祭畢隨即焚化。古代祭祀用牲幣, 秦 俗用馬,後演變為用木馬。 唐 王璵 以紙為幣,用紙馬以祀鬼神。後世刻板以五色紙印神佛像出售,名曰紙馬。或謂舊時所繪神像,皆畫馬其上,以為神佛乘騎之用,故稱紙馬。又稱甲馬。參閱《舊唐書·王璵傳》、 清 王棠 《知新錄》卷八、 清 趙翼 《陔餘叢考·紙馬》。

唐 穀神子 《博異志·王昌齡》:“見舟人言,乃命使賫酒脯、紙馬獻於大王。”
《西遊記》第四八回:“﹝ 陳澄 等﹞祝罷,燒了紙馬,各回本宅不題。”
《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小的送這三牲紙馬,到墳上燒紙去。”
《兒女英雄傳》第二三回:“一進二門,當院裡早預備下香燭,吉祥紙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