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幣的意思
注音 ㄋㄚˋ ㄅ一ˋ
拼音 nà bì
基本釋義
⒈ 古代婚禮六禮之一。納吉之後,擇日具書,送聘禮至女家,女家受物復書,婚姻乃定。亦稱文定,俗稱過定。
納幣「ㄋㄚˋ ㄅ一ˋ」
⒈ 古代婚嫁六禮中的納徵。參見「納徵」條。
引《公羊傳·隱公二年》:「宋公使公孫壽來納幣,則其稱主人何辭窮也。」
《幼學瓊林·卷二·婚姻類》:「下采即是納幣,合巹系是交杯。」
引證解釋
⒈ 古代婚禮六禮之一。納吉之後,擇日具書,送聘禮至女家,女家受物復書,婚姻乃定。亦稱文定,俗稱過定。
引《春秋·莊公二十二年》:“冬,公如 齊 納幣。”
宋 蘇軾 《書劉庭式事》:“未及第時,議娶其鄉人之女,既約而未納幣也。”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細詢始末,乃知女十歲失母,鞠於外氏五六年,納幣後始歸。”
▸ 薩瓦納
▸ 入幣
▸ 然納
▸ 認納
▸ 取納
▸ 泉幣
▸ 人民幣
▸ 去故納新
▸ 容納
▸ 驅納
▸ 榮納
▸ 慶幣
▸ 賕納
▸ 勤納
▸ 錢幣
▸ 青幣
▸ 潛納
▸ 器幣
▸ 遣幣
▸ 親納
▸ 啟寵納侮
▸ 鋪胸納地
▸ 起納
▸ 聘幣
▸ 娉幣
▸ 聘納
▸ 娉納
▸ 農幣
▸ 賠納
▸ 歐洲貨幣單位
▸ 皮幣
▸ 納頭便拜
▸ 納粟
▸ 納西族
▸ 納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