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紙的意思
注音 ㄓㄨˊ ㄓˇ
拼音 zhú zhǐ
基本釋義
⒈ 以嫩竹為料所制的一種紙。
英bamboo paper;
竹紙「ㄓㄨˊ ㄓˇ」
⒈ 以竹為原料所製成的紙。吸墨力極佳,適於練寫書法。
引元·周密《癸辛雜識·前集·簡槧》:「淳熙末,始用竹紙,高數寸,闊尺餘者,簡版幾廢。」
引證解釋
⒈ 用嫩竹做原料製成的紙。
引宋 趙希鵠 《洞天清祿集·古翰墨真跡辨》:“若二 王 真蹟,多是 會稽 豎紋竹紙,蓋 東晉 南渡後難得北紙,又 右軍 父子多在 會稽 故也。其紙止高一尺許,而長尺有半,蓋 晉 人所用,大率如此。”
宋 周密 《癸辛雜識前集·簡槧》:“簡槧古無有也, 陸務觀 謂始於 王荊公,其後盛行, 淳熙 末始用竹紙,高數寸,闊尺餘者,簡板幾廢。”
▸ 竹膜紙
▸ 竹葉紙
▸ 砂紙
▸ 瑞竹
▸ 肉竹嘈雜
▸ 肉竹
▸ 箬竹
▸ 染翰操紙
▸ 人面竹
▸ 染紙
▸ 筇竹杖
▸ 筇竹
▸ 青梅竹馬
▸ 情長紙短
▸ 沙摩竹
▸ 敲冰紙
▸ 青山翠竹
▸ 沙麻竹
▸ 錢紙
▸ 敲竹槓
▸ 阡紙
▸ 敲竹竿
▸ 契紙
▸ 泣竹
▸ 騎竹馬
▸ 青紙
▸ 曝書見竹
▸ 騎青竹
▸ 濮竹
▸ 桑穰紙
▸ 騎竹
▸ 剖竹
▸ 品竹調絲
▸ 青竹丹楓
▸ 桑皮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