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王稱霸的意思

注音 ㄔㄥ ㄨㄤˊ ㄔㄥ ㄅㄚˋ

拼音 chēng wáng chēng bà

詞性 動詞 成語

基本釋義

⒈  比喻專橫拔扈,獨斷專行。也比喻以首領自居,蠻橫無理,欺侮別人。

幹什麼?想在宿舍裡稱王稱霸?

domineer; lord it over;

相似詞

稱王稱伯 稱孤道寡 黃袍加身 飛揚跋扈 盛氣凌人

相反詞

謙謙君子

國語辭典修訂本

稱王稱霸「ㄔㄥ ㄨㄤˊ ㄔㄥ ㄅㄚˋ」

⒈  自稱為君王、霸主。後比喻以領袖、首領自居。明·李贄〈因記往事〉:「稱王稱霸,眾願歸之,不肯背離。」亦比喻人驕傲自大,專斷橫行。

如:「待人處事要虛懷若谷,不要自吹自擂,稱王稱霸的惹人厭。」

引證解釋

⒈  謂自封為帝王或以首領自居。亦以喻狂妄自大,專橫獨斷。原作“稱帝稱王”。

三國 魏 曹操 《讓縣自明本志令》:“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宋 劉克莊 《魏志》詩:“稱帝稱王非一個,國家不可便無孤。此言只是瞞孀幼,豈有英雄也恁愚?”
後多作“稱王稱霸”。 宋 汪元量 《讀史》詩:“劉 項 稱王稱霸, 關 張 無命無功。”
毛澤東 《在陝甘寧邊區參議會的演說》:“共產黨員決不可自以為是,盛氣凌人,以為自己是什麼都好,別人是什麼都不好;決不可把自己關在小房子裡,自吹自擂,稱王稱霸。”
聶紺弩 《天亮了》:“他們憑他們塊頭大,體力強,把什麼都抱到手,自己稱王稱霸,橫行無忌。”
亦作“稱王稱伯”。 清 吳喬 《答萬季埜詩問》十二:“今人拘於 宋 人之説詩,而不問 唐 人違合,莫不稱王稱伯,狐魅後學,使尊奉己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