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的意思

注音 ㄕㄜˋ ㄏㄨㄟˋ

拼音 shè huì

詞性 名詞 形容詞

基本釋義

⒈  一定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構成的整體。

society;

⒉  泛指由於共同利益而互相聯絡起來的人群。

⒊  指社團。

mass organization;

⒋  古時社日舉行的賽會。

a religious festival with parades of idols,stilts,floats,etc.;

國語辭典簡編本

社會「ㄕㄜˋ ㄏㄨㄟˋ」

1.由人所形成的集合體。

造句人類社會、農業社會社會風氣

2.某一階級或某些範圍的人所形成的集合體。其組合分子具有一定的關係。

造句社會、上流社會

3.國民小學授課的科目之一。內容大略介紹本國的歷史、地理等。

造句小明對社會課最感興趣,因為可以知道許多歷史故事。

國語辭典修訂本

社會「ㄕㄜˋ ㄏㄨㄟˋ」

⒈  由人所形成的集合體。

如:「社會分工」、「社會風氣」。

⒉  某一階級或某些範圍的人所形成的集合體。其組合分子具有一定關係,依此關係,彼此合作以達到一定的目的。

《醒世恆言·卷三一·鄭節使立功神臂弓》:「一個小節級同個茶酒保,把著團書來請張員外團社。原來大張員外在日,起這個社會,朋友十人,近來死了一兩人,不成社會。」

如:「上流社會」。

⒊  舊時里社逢節日的酬神慶祝活動。

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二·三月》:「諸軍寨及殿司衙奉侍香火者,皆安排社會,結縛臺閣,迎列於道,觀睹者紛紛。」
明·無名氏《白兔記·第三齣》:「今年社會,可勝似上年麼?(淨)​今年齊整,跳鬼判的,踹蹺的,做百戲的,不能盡述。」

⒋  國民小學教授的科目之一。內容包括歷史、地理等。

引證解釋

⒈  舊時於春秋社日迎賽土神的集會。春社時在仲春(立春後第五個戊日),迎賽土神以祈農事;秋社適當秋收(立秋後第五個戊日),迎賽社神以表謝意。

唐 柳棠 《答楊尚書》詩:“未向 燕 臺逢厚禮,幸因社會接餘歡。”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山東 兗州府 鉅野縣 有個 穠芳亭,乃是地方居民秋收之時祭賽田祖先農,公舉社會聚飲的去處。”

⒉  舊時亦用以稱村塾逢春秋祀社之日或其他節日舉行的集會。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秋社》:“八月秋社……市學先生預斂諸生錢作社會,以致僱倩祇應、白席、歌唱之人。歸時各攜花籃、果實、食物、社糕而散。春社、重午、重九,亦是如此。”

⒊  由志趣相同者結合而成的組織或團體。

《金瓶梅詞話》第三八回:“觀境內所屬州郡,各立社會,行結糶俵糴之法。”
《醒世恆言·鄭節使立功神臂弓》:“原來 大張員外 在日,起這個社會,朋友十人,近來死了一兩人,不成社會。”
孫中山 《民權初步》第二一節:“至於尋常社會則以少為宜……若更少之會,則五人為額,若數百人以上之社會,亦不過十五人至十七人為額足矣。”

⒋  指由一定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構成的整體。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是人類社會的五種基本形態。

魏巍 《幸福的花為勇士而開》二:“只享受,不勞動,不創造,不僅不是幸福,恰恰意味著幸福的毀滅,社會的衰退,人類的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