磑磑的意思

注音 ㄨㄟˋ ㄨㄟˋ

拼音 wèi wèi

基本釋義

⒈  高峻貌。

⒉  堆積貌。

⒊  堅固貌。

⒋  潔白光亮貌。

引證解釋

⒈  高峻貌。

《文選·宋玉<高唐賦>》:“盤岸巑岏,裖陳磑磑。”
李善 注:“磑磑,高貌。”
張銑 注:“巑岏、磑磑,皆山之峻大貌。”
《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汩磑磑以璀璨,赫燡燡而爥坤。”
李周翰 注:“磑磑,峻貌。”

⒉  堆積貌。

《漢書·禮樂志》:“磑磑即即,師象山則。”
顏師古 注引 孟康 曰:“磑磑,崇積也。”
唐 獨孤及 《琅玡溪述》:“怪石磑磑,湧湍潺潺,洞壑無底,雲興其間。”
清 王又旦 《自千尺嶂緣猢猻愁行》:“萬狀石磑磑,紛垂繘纚纚。”

⒊  堅固貌。

《文選·張衡<思玄賦>》:“行積冰之磑磑兮,清泉沍而不流。”
李善 注引《方言》:“磑磑,堅也。”

⒋  潔白光亮貌。

清 方以智 《<東西均>記》:“跳北趼南,數履磑磑之刃,視死如鼻端,色不少變,心更折之。”
茅盾 《虹》十:“接著便來了白磑磑的雪,一次又一次的冰,灰色陰沉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