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的意思
注音 ㄅ一ˋ ㄒㄩㄝˋ
拼音 bì xuè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為正義死難而流的血,烈士的血。
英blood shed in a just cause;
英文 blood shed in a just cause
法語 sang versé pour une cause juste, fidèle jusqu'à la mort
國語辭典簡編本
碧血「ㄅㄧˋ ㄒㄧㄝˇ」
碧色的血。後比喻為正義所流的血。語本《莊子.外物》。
造句為保衛國土,許多烈士的璧血灑在疆場上。
碧血「ㄅ一ˋ ㄒㄩㄝˋ」
⒈ 碧色的血。語本後比喻為正義所流的血。元·鄭元佑〈汝陽張御史死節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猶須化碧血。」
引《莊子·外物》:「萇巨集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
引證解釋
⒈ 後因以“碧血”稱忠臣烈士所流之血。
引《莊子·外物》:“萇弘 死於 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
元 鄭元佑 《汝陽張御史死節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猶須化碧血。”
明 邊貢 《謁文山祠》詩:“黃冠日月胡云斷,碧血山河龍馭遙。”
清 魏麐徵 《於忠肅祠》詩:“丹心縱死還如鐵,碧血長埋未化燐。”
高雲覽 《小城春秋》第三三章:“今後自當努力報國,灑碧血於疆場,為國家民族盡孝。”
⒉ 指為國犧牲的精神。
引清 陳維崧 《減字木蘭花·題山陰何奕美小像》詞:“傳家碧血,怕聽子規啼夜月。”
清 陳夢雷 《擬古十九首序》:“歌以當哭,留碧血於他年;古直作今,續騷魂於後代。”
▸ 青肝碧血
▸ 丹心碧血
▸ 萇弘碧血
▸ 碧血丹心
▸ 灑狗血
▸ 溶血
▸ 軟膿咂血
▸ 熱血日報
▸ 鵲血
▸ 歃血而盟
▸ 歃血為誓
▸ 喢血
▸ 熱血沸騰
▸ 翣血
▸ 熱血
▸ 熱血動物
▸ 鵲血弓
▸ 秋碧
▸ 穹碧
▸ 青血
▸ 清血
▸ 青碧
▸ 茹毛飲血
▸ 泣血
▸ 泣血椎心
▸ 桑田碧海
▸ 泣血稽顙
▸ 泣血枕戈
▸ 泣血捶膺
▸ 泣血漣如
▸ 氣血
▸ 親骨血
▸ 氣血方剛
▸ 輕碧
▸ 剖心泣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