瞽言的意思
注音 ㄍㄨˇ 一ㄢˊ
拼音 gǔ yán
基本釋義
⒈ 〈書〉沒有根據或不合情理的話(多用作謙辭):瞽言芻議。
引證解釋
⒈ 不明事理的言論。謙詞。
引《漢書·谷永傳》:“臣幸得備邊部之吏,不知本朝失得,瞽言觸忌諱,罪該萬死。”
《魏書·劉芳傳》:“臣學謝全經,業乖通古,豈可輕薦瞽言,妄陳管説。”
唐 元稹 《賀聖體平復御紫宸殿受朝賀表》:“非臣臆度,敢進瞽言。”
宋 蘇軾 《徐州謝上表》:“曏者屢獻瞽言,仰塵聖鑑,豈有意於為異,蓋篤信其所聞。”
▸ 瞽言妄舉
▸ 瞽言蒭議
▸ 瞽言萏議
▸ 盲瞽之言
▸ 狂言瞽說
▸ 狂瞽之言
▸ 傷言扎語
▸ 善言
▸ 少言寡語
▸ 仁言利博
▸ 人言
▸ 軟語溫言
▸ 三夫之言
▸ 善言不入耳
▸ 仁言利溥
▸ 訒言
▸ 軟言
▸ 日試萬言
▸ 人言籍籍
▸ 善言暖於布帛
▸ 人言不足恤
▸ 仁言
▸ 人言可畏
▸ 人言鑿鑿
▸ 饒言
▸ 人言嘖嘖
▸ 人言藉藉
▸ 人權宣言
▸ 詮言
▸ 群言
▸ 曲言
▸ 群言堂
▸ 宂言
▸ 窮言雜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