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言的意思
注音 ㄈㄚ 一ㄢˊ
拼音 fā yán
詞性 動詞
基本釋義
⒈ 發表意見(多指在會上)
例他發言積極。
英speak; make a speech;
⒈ 發表的意見。
例煽動性的口頭髮言。
英statement;
相似詞
相反詞
國語辭典簡編本
發言「ㄈㄚ ㄧㄢˊ」
1.表達意見、發表言論。
造句請大家踴躍發言。
2.發表的言論。
造句他在研討會上的發言極為中肯。
發言「ㄈㄚ 一ㄢˊ」
⒈ 說話、表示意見。
引《詩經·小雅·小旻》:「發言盈庭,誰敢執其咎?」
《文明小史·第一〇回》:「只聽得教士首先發言,對本府說道……。」
近說話
反沉默
引證解釋
⒈ 發表意見。參見“發言盈庭”。
引《史記·滑稽列傳》:“武帝 時有幸倡 郭舍人 者,發言陳辭雖不合大道,然令人主和説。”
唐 元稹 《陽城驛》詩:“發言當道理,不顧黨與讎。”
宋 司馬光 《祭錢君倚文》:“中年相值,情厚故交,飾貌無華,發言必盡。”
魏巍 《東方》第三部第十一章:“他竭力使自己的發言保持平靜的語調。”
康濯 《臘梅花》五:“農民們一個接一個地上臺發言。”
⒉ 發表的意見。
引晉 袁巨集 《後漢紀·明帝紀下》:“臣伏見皇太子仁厚寬明,發言高遠,卓然絶異,非人所能及也。”
明 何景明 《上楊邃菴書》:“群猜共怒,一吠百聲,持辯風起,發言雷同矣。”
章炳麟 《與人論文書》:“蓋以猥俗評選之見,而論六藝、諸子之文,聽其發言,知其鄙倍矣。”
巴金 《中國作家協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閉幕詞》:“不斷的掌聲就說明這些發言是受到全場熱烈歡迎的。”
⒊ 指發言稿。
引柯巖 《追趕太陽的人》二:“深夜,代表們都休息了,小會議室裡還亮著一盞燈,是有人在趕寫發言還是忘了熄燈?”
⒋ 表現於語言文字。
引《詩大序》:“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
孔穎達 疏:“詩者,人志意之所之適也。雖有所適,猶未發口,蘊藏在心,謂之為志。發見於言,乃名為詩。”
南朝 樑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是以在心為志,發言為詩。舒文載實,其在茲乎?”
⒌ 指遣詞造句。
引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二:“譬諸詩,發言平易而循乎繩墨,法之正也;發言雋偉而不拘乎繩墨,法之奇也。”
⒍ 猶開口。
引《三國志·魏志·司馬芝傳》:“抑彊扶弱,私請不行。會內官欲以事託 芝,不敢發言。”
《南史·傅亮傳》:“武帝 有受禪意,而難於發言。”
宋 司馬光 《顏太初雜文序》:“天下之不尚儒久矣,今世之士大夫,發言必自稱曰儒。”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十二:“小姑曰:‘家姊本無意輒慕君子,而 楊郎 先自發言。’”
《警世通言·拗相公飲恨半山堂》:“荊公 嘆道:‘生死無常,老夫只恐大限一至,不能發言,故今日為君敍及此也。’”
⒎ 猶揚言。
引《金瓶梅詞話》第二六回:“﹝ 來興兒 ﹞執證説:‘你從某日,沒曾在外對眾發言要殺爹,嗔爹不與你買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