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達的意思

注音 ㄕㄨ ㄉㄚˊ

拼音 shū dá

基本釋義

⒈  亦作“疏達”。

⒉  豁達;開朗。

⒊  通達。

⒋  指通曉。

⒌  疏浚使通暢。

⒍  泛指通暢。

⒎  豁亮,敞亮。

引證解釋

⒈  亦作“疎達”。

⒉  豁達;開朗。

《禮記·樂記》:“廣大而靜,疏達而信者,宜歌《大雅》。”
《孔叢子·陳士義》:“今 東閭子 疏達亮直,大丈夫也。”
宋 曾鞏 《贈職方員外郎蘇君墓誌銘》:“為人疎達自信,持之以謙。”
宋 蘇軾 《密州通判廳題名記》:“君既故人,而簡易疎達,表裡洞然,餘固甚樂之。”

⒊  通達。

《呂氏春秋·誣徒》:“弟子居處修潔,身狀出倫,聞識疏達,就學敏疾,本業幾終者,則從而抑之。”
《漢書·劉向傳》:“陛下慈仁篤美甚厚,聰明疏達蓋世,宜弘 漢 家之德,崇 劉 氏之美。”
宋 葉適 《齊雲樓》詩:“湖山西南維,江海東北塈;舒緩未為愚,疏達終多智。”

⒋  指通曉。

《漢書·谷永傳》:“永 於經書,汎為疏達。”

⒌  疏浚使通暢。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濟水一》:“門南 際河 有故碑雲:‘惟 陽嘉 三年,二月丁丑,使河堤謁者 王誨 疏達河川,遹荒庶壇。’”

⒍  泛指通暢。

清 陳確 《地脈論》:“地之氣,本於天而演於水者也……大抵疏達者肥美,壅滯者瘠滷。”
《紅樓夢》第八三回:“木氣不能疏達,勢必上侵脾土,飲食無味。”

⒎  豁亮,敞亮。

唐 陸龜蒙 《奉和襲美太湖詩·三宿神景宮》:“四軒盡疎達,一榻何清零。”
明 李東陽 《定州韓魏公祠堂記》:“為堂四楹,高亢疏達。”
清 吳敏樹 《聽雨樓記》:“而房樓連間,疏達明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