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騷的意思
注音 ㄌㄠˊ ㄙㄠ
拼音 láo sāo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指抑鬱不滿的情緒或言語;憂愁哀怨。
例牢騷太甚防腸斷。
英complaint; discontent; grievance;
國語辭典簡編本
牢騷「ㄌㄠˊ ㄙㄠ」
不滿、抱怨的煩悶情緒。
造句他最近諸事不順,經常滿腹牢騷,大家要多關心一下。
牢騷「ㄌㄠˊ ㄙㄠ」
⒈ 抑鬱不平。
引《儒林外史·第八回》:「那知這兩位公子,因科名蹭蹬,不得早年入鼎甲,入翰林,激成了一肚牢騷不平。」
《文明小史·第三七回》:「正是酒酣耳熱的時候,仲翔又在窘鄉,便發出無限牢騷,無非是罵官場的話。」
近抱怨 怨言
引證解釋
⒈ 指抑鬱不滿的情緒或言語。
引明 陸世廉 《西臺記》第四齣:“憂焦!知己真難報。牢騷!英雄恨未消。”
《儒林外史》第八回:“那知這兩位公子,因科名蹭蹬,不得早年中鼎元,入翰林,激成了一肚子牢騷不平。”
清 陳田 《明詩紀事辛籤·鄺露》:“湛若 為人好詼諧大言,汪洋自恣,以寫其牢騷不平之志。”
李劼人 《天魔舞》第九章:“然而他猶滿肚皮牢騷,認為自己還走了冤枉路。”
浩然 《豔陽天》第九九章:“誰不興發幾句牢騷呢,牢騷不等於事實呀!”
⒉ 說不滿的話。
例如:牢騷了半天;等他牢騷完了,也就沒事啦。
⒊ 憂愁哀怨。
引《花月痕》第五回:“大抵秋菊春蘭,各極其勝,究竟秋菊牢騷,不及春蘭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