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桓的意思

注音 ㄨ ㄏㄨㄢˊ

拼音 wū huán

基本釋義

⒈  亦作“烏丸”。

國語辭典修訂本

烏桓「ㄨ ㄏㄨㄢˊ」

⒈  我國古代民族之一。本屬東胡,漢初匈奴冒頓滅其國,餘眾退保烏桓山(今熱河省境內)​,因以為號。漢獻帝建安年間,徙居內地,與漢人融化。見《後漢書·卷九〇·烏桓鮮卑傳·烏桓傳》。也作「烏丸」。

引證解釋

⒈  亦作“烏丸”。古時北方少數民族名。原是 東胡族 的一支, 西漢 初被 匈奴 擊敗,遷移到 烏桓山,因以為名。 漢 建安 十二年 曹操 破 烏桓,徙萬餘落至中原,其勢遂衰。見《漢書·匈奴傳下》、《後漢書·烏桓傳》。後世詩文中亦泛指北方少數民族或其居住地。

南朝 陳 徐陵 《武皇帝作相時與北齊廣稜城主書》:“庸、蜀、氐、羌 之兵, 烏丸 百虜之騎,以此眾戰,誰能御之?”
元 張昱 《白翎雀歌》:“烏桓 城下白翎雀,雄鳴雌隨求飲啄。”
明 王清 《塞上感懷》詩:“夢迴絶域 烏桓 地,戰罷空山 敕勒 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