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色的意思

注音 ㄖㄨㄣˋ ㄙㄜˋ

拼音 rùn sè

詞性 動詞

基本釋義

⒈  修飾文字,使有文采。

乃增損而潤色之。——蔡元培《圖畫》

embellish;

國語辭典修訂本

潤色「ㄖㄨㄣˋ ㄙㄜˋ」

⒈  修飾文句,以增加文彩。

《論語·憲問》:「為命,裨諶草創之。……東里子產潤色之。」
《紅樓夢·第四二回》:「將市俗的粗話,撮其要,刪其繁,再加潤色比方出來。」

⒉  粉飾點綴。

《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箱中韞藏百寶,不下萬金,將潤色郎君之裝。」

引證解釋

⒈  修飾文字,使有文采。

《論語·憲問》:“為命, 裨諶 草創之, 世叔 討論之,行人 子羽 修飾之, 東里 子產 潤色之。”
宋 王安石 《西垣當直》詩:“討論潤色今為美,學問文章老更醇。”
《玉嬌梨》第一回:“昨賴老先生大才潤色,可謂點鐵成金。”
魯迅 《彷徨·傷逝》:“我的工作果然從此較為迅速地進行,不久就共譯了五萬言,只要潤色一回,便可以和做好的兩篇小品,一同寄給《自由之友》去。”

⒉  使增加光彩。

《漢書·終軍傳》:“夫天命初定,萬事草創,及臻六合同風,九州共貫,必待明聖潤色,祖業傳於無窮。”
晉 左思 《吳都賦》:“其奏樂也,則木石潤色;其吐哀也,則悽風暴興。”
章炳麟 《國故論衡·原儒》:“自 太史公 始以儒林題 齊 魯 諸生,徒以潤色 孔氏 遺業,又尚習禮樂絃歌之音,鄉飲大射,事不違藝,故比而次之。”

⒊  猶加工,使更完美。

晉 陶潛 《述酒》詩題注:“儀狄 造, 杜康 潤色之。”

⒋  裝飾點綴。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箱中韞藏百寶,不下萬金,將潤色郎君之裝。”

⒌  粉飾。

《明史·何剛傳》:“優遊歲月,潤色偏安,錮豪傑於草間,迫梟雄為盜賊,是株守以待盡也。”

⒍  溼潤。

老舍 《四世同堂》六三:“他的嘴張得更大了些,往往被煙嗆得咳嗽一下,他才用口液潤色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