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滯的意思
注音 一ㄢ ㄓˋ
拼音 yān zhì
基本釋義
⒈ 謂有才德者而久淪下位。拖延;久留。遲滯;積壓。
淹滯「一ㄢ ㄓˋ」
⒈ 人才埋沒未顯,陸沉下僚。
引《左傳·昭公十四年》:「赦罪戾,詰奸慝,舉淹滯。」
《晉書·卷三·武帝紀》:「乙未,令諸郡中正以六條舉淹滯。」
⒉ 長年流離漂泊。
引《紅樓夢·第六六回》:「你乃是萍蹤浪跡,倘然淹滯不歸,豈不誤了人家。」
引證解釋
⒈ 謂有才德者而久淪下位。
引《左傳·昭公十四年》:“詰姦慝,舉淹滯。”
杜預 注:“淹滯,有才德而未敘者。”
《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帝聞,皆引見於前,既愍其淹滯,且欲揚 蒼 德美,即皆擢拜議郎。”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中:“京朝官以上,率二年成資即替,從官郎曹,率以遞陞,歲餘不遷者已有淹滯之嘆。”
清 阮葵生 《茶餘客話》卷十二:“卿其雅匹,胡為淹滯,尚爾卑棲,謬荷長懷。”
⒉ 拖延;久留。
引漢 枚乘 《七發》:“所從來者至深遠,淹滯永久而不廢,雖令 扁鵲 治內, 巫咸 治外,尚何及哉!”
唐 孟浩然 《峴山送張去非遊巴東》詩:“去矣勿淹滯, 巴東 猿夜吟。”
明 閔文振 《涉異志·晏公廟》:“某 新安 人也,溺水死廟下,淹滯廟中,不能歸,附廟神求食耳。”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於去惡》:“勿淹滯,今朝年、月、日、時皆良,即以輿蓋送君歸。”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李白杜甫年表》:“是年( 大曆 三年)七月 岑參 卸 嘉州 刺史職,東歸 江陵,道阻,淹滯 戎 瀘 間。”
⒊ 遲滯;積壓。
引《陳書·世祖紀》:“囹圄淹滯,亦或有寃。”
《元典章·刑部二·獄具》:“諸州司縣但有疑獄不能斷決者,毋得淹滯,仰隨即申解本路上司。”
《續資治通鑑·宋太宗太平興國六年》:“若事涉寃誣,故為淹滯,則降黜本州官吏。”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國日記·光緒十七年正月二十五日》:“雲南 土產與 河內 洋貨,往往淹滯不能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