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聲切響的意思

注音 ㄈㄨˊ ㄕㄥ ㄑ一ㄝˋ ㄒ一ㄤˇ

拼音 fú shēng qiè xiǎng

詞性 成語

基本釋義

⒈  指音韻的輕、重聲。一說浮聲即平聲,切響即仄聲。

國語辭典修訂本

浮聲切響「ㄈㄨˊ ㄕㄥ ㄑ一ㄝˋ ㄒ一ㄤˇ」

⒈  浮聲,平聲。切響,上、去、入三聲,即所謂的仄聲。浮聲切響指詩歌創作上具體用四聲,要求語音的高低相間和抑揚相對。

《宋書·卷六七·謝靈運傳·史臣曰》:「欲使宮羽相變,低昂互節,若前有浮聲,則後須切響。」

引證解釋

⒈  指音韻的輕、重聲。一說浮聲即平聲,切響即仄聲。

《宋書·謝靈運傳》:“若前有浮聲,則後須切響。”
宋 周煇 《清波雜誌》卷十二:“曾(曾致堯 )謂曰:‘子之詩雖工,而音韻猶啞爾。’李( 李虛己 )初未悟。後得 沉休文 所謂‘前有浮聲,後有切嚮’,遂精於格律。”
劉師培 《文說》:“及 齊 樑 之間,文士輩出,盛解音律,始制四聲……又謂前有浮聲,後須切響,律呂各適物宜,低昂奚容舛節,一簡之內,音韻盡殊;偶語之中,輕重悉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