洶洶的意思

注音 ㄒㄩㄥ ㄒㄩㄥ

拼音 xiōng xiōng

詞性 形容詞

基本釋義

⒈  因爭論而引起的喧嚷。

而不洶洶。——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tumultuous;

⒉  水騰湧的樣子。

surging;

⒊  騷亂不寧。

天下洶洶,人懷危懼。——《三國演義》

agitated;

⒋  形容聲音喧鬧;亦形容聲勢盛大或凶猛的樣子。

violent;

國語辭典簡編本

洶洶「ㄒㄩㄥ ㄒㄩㄥ」

形容氣勢盛大猛烈的樣子。

造句經過三年的蟄伏,他復出參加比賽,連戰皆捷,來勢洶洶

國語辭典修訂本

洶洶「ㄒㄩㄥ ㄒㄩㄥ」

⒈  水流騰湧的樣子。

《文選·宋玉·高唐賦》:「濞洶洶其無聲兮,潰淡淡而併入。」
《文選·左思·吳都賦》:「濞焉洶洶,隱焉礚礚。」

⒉  喧鬧。

《楚辭·屈原·九章·悲回風》:「憚湧湍之礚礚兮,聽波聲之洶洶。」
唐·韓愈〈瀧吏〉詩:「惡溪瘴毒聚,雷電常洶洶。」

⒊  動亂不安。

《三國志·卷九·魏書·曹真傳》:「天下洶洶,人懷危懼,陛下但為寄坐,豈得久安!」
《新唐書·卷一五七·陸贄傳》:「自比兵興,物力耗竭,人心驚疑如風濤然,洶洶靡定。」

引證解釋

⒈  亦作“洶洶”。

⒉  水騰湧貌。

《文選·宋玉<高唐賦>》:“濞洶洶其無聲兮,潰淡淡而併入。”
李善 注:“《説文》曰:‘洶,洶湧也。’謂水波騰貌。”
元 王惲 《玉堂嘉話》卷二:“有河曰 亦運,流洶洶東注。”
清 蒲松齡 《趵突泉賦》:“濼水 之源,發自 王屋 ;為 濟 為 滎,時見時伏;下至 稷門,滙為巨瀆;穿城繞郭,洶洶相續。”
孫犁 《白洋澱紀事·囑咐》:“前面有一條窄窄的水溝,水在冰縫裡洶洶的流。”

⒊  形容聲音喧鬧。

《楚辭·九章·悲回風》:“憚湧湍之礚礚兮,聽波聲之洶洶。”
唐 韓愈 《瀧吏》詩:“惡溪瘴毒聚,雷電常洶洶。”
宋 洪邁 《夷堅丙志·紅蜥蜴》:“家人共聚一室,聞風聲洶洶,窗櫺戛然,疑即有覆壓之患。”
明 陸粲 《庚巳編·鬼兵》:“一日薄暮, 容 倚門獨立,聞隔岸洶洶,若有兵甲聲。”

⒋  騷亂不寧。

《三國志·魏志·曹爽傳》:“天下洶洶,人懷危懼,陛下但為寄坐,豈得久安!”
王闓運 《李仁元傳》:“明年春正月,遂破 九江,江西 洶洶, 南昌 民逃且盡。”
朱德 《感時》詩之三:“洶洶天下盡為烽,八載釁開百二重。”

⒌  形容聲勢盛大或凶猛的樣子。

明 何景明 《中州人物誌》:“夢陽 遭 江西 之訟,眾多媒孽其短,勢洶洶欲擠陷重闢。”
《西湖佳話·葛嶺仙蹟》:“但思賊本民也,洶洶而起者,不過迫於飢寒。”
章裕昆 《文學社武昌首義紀實》:“適是時 黃興 舉義於 欽州 之 馬篤山,聲勢洶洶,各地誌士鹹思響應而無從措手。”
柔石 《為奴隸的母親》:“婦人在後面說:‘讓我吃了中飯去罷。’老婦人卻轉過頭,洶洶地答:‘趕快打起你底包袱去罷,早晚總有一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