泯然的意思

注音 ㄇ一ㄣˇ ㄖㄢˊ

拼音 mǐn rán

基本釋義

⒈  遼闊貌。亦形容胸襟開闊。

⒉  完全符合貌。

⒊  消失淨盡貌。

國語辭典修訂本

泯然「ㄇ一ㄣˇ ㄖㄢˊ」

⒈  形跡消滅的樣子。

《聊齋志異·卷二·蓮香》:「遂至靦然而生不如狐,泯然而死不如鬼。」

引證解釋

⒈  遼闊貌。亦形容胸襟開闊。

《列子·湯問》:“其有所觸也,泯然無際。”
《世說新語·言語》“貧道如遊蓬戶” 劉孝標 注引《高逸沙門傳》:“師雖升履丹墀,出入朱邸,泯然曠達,不異蓬宇也。”

⒉  完全符合貌。

《藝文類聚》卷三引 晉 湛方生 《秋夜》詩:“物我泯然而同體,豈復壽夭於 彭 殤。”
宋 葉夢得 《石林詩話》捲上:“禪宗論雲門有三種語……其三為函蓋乾坤句,謂泯然皆契,無間可伺其深淺。”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十四:“自改土歸流以後,一如內地編氓之營伍,泯然無異矣。”

⒊  消失淨盡貌。

《太平廣記》卷二八七引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牘·侯元》:“元 因拜謝而出,仍令一童送之。既出洞穴,遂泯然如故。”
宋 王安石 《傷仲永》:“又七年,還自 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清 阮元 《小滄浪筆談》卷一:“生平著述數萬言,所藏金石文字及 宋 栞善本書不下千種,皆泯然無存。”
何香凝 《孫中山與廖仲愷》:“孫先生 深知國民黨人革命精神泯然無存,反 袁 定難成就,痛心之餘,決心到 日本 另行組織中華革命黨,重新號召進行反 袁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