汍瀾的意思

注音 ㄨㄢˊ ㄌㄢˊ

拼音 wán lán

基本釋義

⒈  流淚的樣子。

淚汍瀾而雨集兮,氣滂滂而云披。——《後漢書》

weeping;

國語辭典修訂本

汍瀾「ㄨㄢˊ ㄌㄢˊ」

⒈  流淚、哭泣的樣子。

《文選·陸機·吊魏武帝文》:「氣沖襟以嗚咽,涕垂睫而汍瀾。」
宋·無名氏《李師師外傳》:「知師師死狀,猶不自禁其涕泣之汍瀾也。」

引證解釋

⒈  亦作“汍蘭”。

⒉  淚疾流貌。

《隸釋·漢金鄉長侯成碑》:“號泣發哀,泣涕汍蘭。”
《後漢書·馮衍傳下》:“淚汍瀾而雨集兮,氣滂浡而云披。”
晉 歐陽建 《臨終詩》:“執紙五情塞,揮筆涕汍瀾。”
明 宋濂 《故浦江義門第八世鄭府君墓版文》:“過者讀之,不為之涕泗汍瀾,非仁人也。”
劉半農 《揚鞭集·兩個失敗的化學家》:“他們理想中的成功呢?許只是老淚汍瀾中的一句空話了。”

⒊  指流波。

明 楊慎 《崤關行》:“凌澌正堅沍,河水無汍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