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壯的意思
注音 ㄇ一ㄣˊ ㄓㄨㄤˋ
拼音 mín zhuàng
基本釋義
⒈ 舊時被徵募服役的壯丁。
⒉ 清代州、縣官衙前衛兵。也叫壯班。
民壯「ㄇ一ㄣˊ ㄓㄨㄤˋ」
⒈ 民間臨時召募的壯丁。
引《喻世明言·卷四〇·沈小霞相會出師表》:「張千、李萬一條鐵鏈鎖著,四名民壯,輪番監押。」
⒉ 清代州縣的衛兵。
引清·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鳳寧徽·泗州志》:「民壯者,景泰以來設立之鄉兵,寓兵於農之意也。」
引證解釋
⒈ 舊時被徵募服役的壯丁。
引明 王廷相 《雅述下》:“正統 己巳之變,兵部徵各省兵入御虜……當時大臣建議,設立民壯,以備倉卒,法古兵出於農之義,三時在野力田,一時入城講武,若有徵調,即同正軍。”
《醒世恆言·汪大尹火焚寶蓮寺》:“﹝ 汪大尹 ﹞教左右喚進民壯快手人等,將寺中僧眾,盡都綁縛。”
《明史·兵志三》:“正統 二年始募所在軍餘、民壯願自效者, 陝西 得四千二百人。人給布二匹,月糧四鬥。”
⒉ 清 代州、縣官衙前衛兵。也叫壯班。
引清 趙翼 《陔餘叢考·民壯》:“今州、縣官衙前給使者有民壯,餼於官而供役。”
《老殘遊記》第六回:“又有幾個人穿著號衣,上寫著‘ 城武縣 民壯’字樣,心裡知道這上房住的必是 城武縣 了。”
▸ 社稷生民
▸ 少壯派
▸ 人強馬壯
▸ 人民
▸ 人民畫報
▸ 弱民
▸ 仁民
▸ 人民出版社
▸ 人民公社化運動
▸ 人民群眾
▸ 仁民愛物
▸ 拳民
▸ 人民戰爭
▸ 人民武裝部
▸ 人民城郭
▸ 人民法院
▸ 人民團體
▸ 人民警察
▸ 人民日報
▸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 人民教師
▸ 人民陪審員
▸ 人民代表
▸ 人民政府
▸ 取民
▸ 人民公社
▸ 取信於民
▸ 人民幣
▸ 遒壯
▸ 容民畜眾
▸ 求民病利
▸ 容民
▸ 遒文壯節
▸ 輕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