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青的意思
注音 ㄕㄚ ㄑ一ㄥ
拼音 shā qīng
詞性 動詞
基本釋義
⒈ 古時把書寫在竹簡上,為防蟲蛀須先用火烤乾水分,叫“殺青”。後泛指寫定著作。
例欲殺青簡以寫經書。——《後漢書·吳祐傳》
《三苞》奇字已殺青。——宋·陸游《讀書》
英dry green bamboo strips on the fire before writing on them; completion of a book manuscript;
⒉ 加工綠茶的一道工序,把嫩葉加高溫烤軟,破壞其中的酵素,防止發酵並使茶葉保持原有綠色,以便進一步加工。
英heat green tea;
國語辭典簡編本
殺青「ㄕㄚ ㄑㄧㄥ」
1.古代製作竹簡時,先用火烘烤,使水分滲出,然後將青色表層刮去的過程。
造句竹簡經過殺青,較易於書寫並可防止蟲蠹。
2.喻指電影拍攝完峻或電視劇製作完成等。
造句這部電影拍攝經年,耗資千萬,終於殺青了。
3.綠茶加工製作時,將摘下的嫩葉加溫的過程。
造句綠茶經過殺青,可防止茶葉中的酵素發酵以保持茶葉的原味。
殺青「ㄕㄚ ㄑ一ㄥ」
⒈ 古代製作竹簡,必先用火烤炙,至其冒出水分,颳去青皮,始方便書寫並防止蟲蠹,此一製作程式,稱為「殺青」。
引漢·劉向《別錄》:「殺青者,直治竹作簡書之耳。新竹有汗,善朽蠹;凡作簡者,皆於火上炙幹之。陳、楚間謂之汗。汗者,亦去其汁也。」
⒉ 泛指書籍定稿或著作完成。
引漢·劉向〈戰國策書錄〉:「其事繼春秋以後,訖楚、漢之起,二百四十五年間之事,皆定以殺青,書可繕寫。」
⒊ 電影拍攝完竣或電視劇製作完成。
⒋ 綠茶加工製作時,將摘下的嫩葉加溫,防止茶葉中的酵素髮酵的過程,稱為「殺青」 。
引證解釋
⒈ 古代制竹簡程式之一。將竹火炙去汗後,颳去青色表皮,以便書寫和防蠹。
引《太平御覽》卷六〇六引 漢 劉向 《別錄》:“殺青者,直治竹作簡書之耳。新竹有汁,善朽蠹。凡作簡者,皆於火上炙乾之。”
《後漢書·吳祐傳》:“恢 欲殺青簡以寫經書。”
李賢 注:“殺青者,以火炙簡令汗,取其青易書,復不蠧,謂之殺青,亦謂汗簡。”
⒉ 古人校書,初書於竹簡上,改定後再書於絹帛。後因泛稱繕成定本或校刻付印為“殺青”。一說,古人著書,初稿書於青竹皮上,取其易於改抹,改定後再削去青皮,書於竹白,謂之“殺青”。參閱 明 姚福 《青溪暇筆》。
引南朝 梁武帝 《撰〈孔子正言〉竟述懷》詩:“刪次起實沉,殺青在建酉。”
唐 劉知幾 《史通·敘事》:“夫 班 馬 執簡,既五經之罪人,而 晉 宋 殺青,又三史之不若。”
梁啟超 《新中國未來記》緒言:“既念欲俟全書卒業,始公諸世,恐更閲數年,殺青無日。”
⒊ 古時造紙方法。參閱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殺青》。
⒋ 綠茶加工初制的第一個工序。將鮮茶葉置鍋中炒焙,便於揉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