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字的意思

注音 ㄓㄥˋ ㄗˋ

拼音 zhèng zì

基本釋義

⒈  矯正字形,使符合書寫或拼寫規範。

correct a wrongly written character or a misspelt word;

⒉  見“正楷”

⒊  見“正體”

相反詞

俗字 別字 誤字 錯字


英文 to correct an erroneously written character, regular script (calligraphy)​, standard form (of a character or spelling)​

德語 Normalschrift (S)​, regelmäßige (d.h. nicht abgekürzte)​ Schreibweise (S)​, regelmäßige (d.h. nicht abgekürzte)​ Schriftzeichen (S)​

法語 corriger un caractère mal écrit, écriture régulière (calligraphie)​, forme standard (d'un caractère)​

國語辭典簡編本

正字「ㄓㄥˋ ㄗˋ」

1.正體字,即標準字形。

造句教育部公布正字表,以勸勵大家寫正字

2.指「正」字。因筆畫為五畫,常借來計數。

造句他的得票數是五個正字,一共是二十五票。

國語辭典修訂本

正字「ㄓㄥˋ ㄗˋ」

⒈  矯正字的結構、筆畫,使合乎書寫規範。

⒉  正體字,即標準字形。

別字 錯字 誤字

⒊  大陸地區指規範字。

⒋  指「正」字。因為筆畫為五畫,常借來計數。

如:「他的得票數是五個正字,一共二十五票。」

⒌  職官名。北齊始置,唐代因之,與校書郎同主讎校典籍,刊正文章。

引證解釋

⒈  字形或拼法符合標準的字。區別於異體字、錯字、別字等。亦指本字。

《漢書·藝文志》:“成帝 時,將作大匠 李長 作《元尚篇》,皆《蒼頡》中正字也。”
清 顧炎武 《日知錄·吐蕃回紇》:“大抵外國之音,皆無正字。 唐 之 吐蕃,即今之 土魯番 是也; 唐 之 回紇,即今之 回回 是也。”
清 俞樾 《古書疑義舉例·上下文異字同義例》:“《孟子·公孫丑篇》:‘有仕於此而子悅之……夫士也,亦無王命而私受之於子。’按:‘有仕於此’之‘仕’,即‘夫士也’之‘士’。‘夫士也’,正承‘有仕於此’而言。‘士’,正字;‘仕’,叚字。”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從“別字”說開去》:“那所謂‘正字’就有許多是別字。”

⒉  指楷書。

⒊  矯正字形,使符合書寫或拼寫規範。

⒋  官名。 北齊 始置,與校書郎同主讎校典籍,刊正文章。

《隋書·百官志中》:“﹝ 北齊 ﹞祕書省,典司經籍,監、丞各一人,郎中四人,校書郎十二人,正字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