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拙的意思

注音 ㄆㄨˇ ㄓㄨㄛ

拼音 pǔ zhuō

基本釋義

⒈  質樸;純真敦厚。

simple and sincere;

國語辭典簡編本

樸拙「ㄆㄨˊ ㄓㄨㄛˊ」

樸實憨厚。

造句他為人樸拙,不擅於交際。

國語辭典修訂本

樸拙「ㄆㄨˇ ㄓㄨㄛ」

⒈  樸實坦率,不曲意奉迎別人。

《宋史·卷三三八·蘇軾傳》:「近歲樸拙之人愈少,巧進之士益多。」

引證解釋

⒈  質樸率真。

三國 魏 丁儀 《勵志賦》:“惟受性之樸拙,亮未達乎測度。”
宋 葉夢得 《石林詩話》卷中:“其詞雖樸拙,然亦可見其意也。”
朱自清 《清華的一日》:“齊氏 樸拙蒼老,獨創一格,有時不免粗野。”

⒉  古樸粗糙。

宋 何薳 《春渚紀聞·古聲遺制》:“餘謂古聲之存於器者,唯琴音中時有一二,不患其器之樸拙,使人援絃促軫,想見太古自然之妙,然後為勝。”
秦牧 《藝海拾貝·茅臺、花雕瓶子》:“茅臺和花雕的瓶子,雖然樸拙,也自有它們卓特的地方,它們獨創一格,不落窠臼。”
1. 古樸簡陋;古樸少修飾。 唐 張彥遠 《歷代名畫記·戴逵》:“逵 既巧思,又善鑄佛像及雕刻,曾造 無量壽 木像高丈六,並菩薩。 逵 以古制樸拙,至於開敬,不足動心……研思三年,刻像乃成。”
宋 范成大 《吳船錄》捲上:“次至三千鐵佛殿,雲 普賢 居此山,有三千徒眾共住,故作此佛,冶鑄甚樸拙。”

⒊  樸實純厚。

宋 蘇軾 《上神宗皇帝書》:“故近歲樸拙之人愈少,而巧進之士益多。”
宋 陸游 《南唐書·周本傳》:“﹝ 周本 ﹞性樸拙,無他才,惟軍旅之事若生知者。”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蛙神》:“楚 有 薛崑生 者,幼惠,美恣容。六七歲時,有青衣媼至其家……願以女下嫁 崑生。薛翁 性樸拙,雅不欲,辭以兒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