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理的意思

注音 ㄐ一ㄠˋ ㄌ一ˇ

拼音 jiào lǐ

基本釋義

⒈  校勘整理。

⒉  論理,講理。

⒊  審察治理。

⒋  古代官名。執掌校勘整理宮廷藏書。唐置集賢殿校理,宋因之。元、明廢。清置文淵閣校理,掌註冊點驗。

國語辭典修訂本

校理「ㄐ一ㄠˋ ㄌ一ˇ」

⒈  校訂整理。

《文選·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孝成皇帝愍學,殘文缺,稍離其真,乃陳發祕藏,校理舊文。」
唐·岑參〈送魏升卿擢第歸東都因懷魏校書陸渾喬潭〉詩:「 魏侯校理復何如,前日人來不得書。」

⒉  職官名。專掌校勘整理宮廷藏書。唐代時隸屬於集賢殿、弘文館,宋沿襲之。清代文淵閣亦有此官。

引證解釋

⒈  校勘整理。

《漢書·劉歆傳》:“孝成皇帝 閔學殘文缺,稍離其真,乃陳發祕臧,校理舊文。”
唐 岑參 《送魏升卿擢第東都因懷魏校書陸渾喬潭》詩:“魏侯 校理復何如,前日人來不得書。”

⒉  論理,講理。

南朝 宋 顏延之 《庭誥之》:“達見同善,通辯異科,一曰言道,二曰論心,三曰校理。言道者本之於天,論心者議之於人,校理者取之於物。”

⒊  審察治理。

《北齊書·崔昂傳》:“昂 校理有術,下無奸偽,經手歷目,知無不為,朝廷嘆其至公。”

⒋  古代官名。執掌校勘整理宮廷藏書。 唐 置 集賢殿 校理, 宋 因之。 元、明 廢。 清 置 文淵閣 校理,掌註冊點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