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雞的意思

注音 ㄇㄨˋ ㄐ一

拼音 mù jī

基本釋義

⒈  《莊子·達生》:“紀渻子為王養鬥雞,十日而問曰:'雞已乎?'曰:'未也,方虛憍而恃氣。'……十日又問,曰:'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成玄英疏:“神識安閒,形容審定……其猶木雞不動不驚,其德全具,他人之雞,見之反走。”後因以“木雞”喻指修養深淳以鎮定取勝者。

⒉  木製能飛的雞。

⒊  用以比喻呆笨或發愣之態。

國語辭典修訂本

木雞「ㄇㄨˋ ㄐ一」

⒈  用木製作的雞。

《莊子·達生》:「紀渻子為王養鬥雞,……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

⒉  形容人呆滯不靈活,或受驚嚇得沒了主意的樣子。

《聊齋志異·卷四·促織》:「小蟲伏不動,蠢若木雞。」

引證解釋

⒈  後因以“木雞”喻指修養深淳以鎮定取勝者。

《莊子·達生》:“紀渻子 為王養鬭雞,十日而問曰:‘雞已乎?’曰:‘未也,方虛憍而恃氣。’……十日又問,曰:‘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成玄英 疏:“神識安閒,形容審定……其猶木鷄不動不驚,其德全具,他人之雞,見之反走。”
唐 白居易 《禮部試策》之三:“事有躁而失、靜而得者,故木雞勝焉。”
明 王錂 《春蕪記·說劍》:“須一精神似木雞待鬪,還須解弄丸機彀。”

⒉  木製能飛的雞。

晉 葛洪 《抱朴子·應嘲》:“墨子 刻木雞以厲天,不如三寸之車鎋。”

⒊  用以比喻呆笨或發愣之態。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促織》:“小蟲伏不動,蠢若木雞。”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五回:“我提到案下問時,那 羅榮統 呆似木雞,一句話也説不出。”
李玉林 《難忘的會見》:“﹝我們﹞像木雞似的楞了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