晾鷹臺的意思

注音 ㄌ一ㄤˋ 一ㄥ ㄊㄞˊ

拼音 liàng yīng tái

基本釋義

⒈  元代遊獵之所,獵者常攜鷹休憩於此,故名。後為各朝皇家圍獵、習武之地。其地在今北京市郊南苑。

引證解釋

⒈  元 代遊獵之所,獵者常攜鷹休憩於此,故名。後為各朝皇家圍獵、習武之地。其地在今 北京 市郊 南苑。

明 劉侗 於奕正 《帝京景物略·南海子》:“城南二十里,有囿,曰 南海子,方一百六十里。海中殿,瓦為之……殿傍 晾鷹臺,鷹撲逐以汗,而勞之,犯霜雨露以濡,而煦之也。”
清 吳家騏 《聖駕南苑大閱恭紀》詩:“虎旅自諳《司馬法》,鵷班齊侍 晾鷹臺。”
《新民晚報》1987.8.13:“南苑,即 南海子,自 元 代起就是皇家圍獵和演習武事的場所。 清 初皇帝每年五月都要駕幸 南海子,登上 晾鷹臺,觀看賽馬和鬥虎,儀式十分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