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制的意思

注音 ㄕˊ ㄓˋ

拼音 shí zhì

基本釋義

⒈  指時節和制度。指當時的制度。當代流行的文章體例。時令;季節。謂送終之物需每一季度都有所添置。

引證解釋

⒈  指時節和制度。

《詩·鄘風·定之方中序》:“文公 徙居 楚丘,始建城市而營宮室,得其時制,百姓説之,國家殷富焉。”
孔穎達 疏:“既得其時節,又得其制度。”

⒉  指當時的制度。

清 陳天華 《中國革命史論》第二章第一節:“他若 鄭 人遊於鄉校,以詆毀時政,時制毫不禁之。”

⒊  時令;季節。

《孫子·計篇》:“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
俞樾 《俞樓雜纂·著書餘料·<孫子·計篇>》:“時制,當讀為時節。‘節’與‘制’一聲之轉。 《國語·晉語》:‘夫祀,國之大節也。’ 韋 注:‘節,制也。’是其義亦相通。”

⒋  謂送終之物需每一季度都有所添置。

《禮記·王制》:“六十歲制,七十時制,八十月制,九十日脩。”
孫希旦 集解:“歲制者,謂送死之具,於每歲有所制也;時制,於每時有所制也;月制,於每月有所制也。六十已衰,始製為送死之具;至七十、八十,而所制彌備;至九十,又於所制者曰脩也。”
後以“時制”借指七十歲。 《周書·儒林傳·沉重》:“建德 末, 重 自以入朝既久,且年過時制,表請還 樑。”

⒌  當代流行的文章體例。

清 章學誠 《文史通義·古文公式》:“但 汪氏 不知文用古法,而公式必遵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