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兩的意思
注音 ㄇ一ㄥˊ ㄌ一ㄤˇ
拼音 míng liǎng
基本釋義
⒈ 《易·離》:“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於四方”。借指帝王或太子。
明兩「ㄇ一ㄥˊ ㄌ一ㄤˇ」
⒈ 明兩原指易經中的離卦。離卦論象為日,日又有明之意。因離卦有上下二體,故稱為「明兩」。為兩明前後相續之象。語出後指帝王賢能可明照四方。唐·李善·注:「鄭玄曰:『明兩者,取君明上下以明德相承,其於天下之事,無不見也。』」
引《易經·離卦·象曰》:「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於四方。」
《文選·謝靈運·擬鄴中集詩·王粲詩》:「不謂息肩願,一旦值明兩。」
《文選·謝瞻·張子房詩》:「明兩燭河陰,慶宵薄汾陽。」
引證解釋
⒈
引《易·離》:“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於四方”。
孔穎達 疏:“明兩作離者,離為日,日為明。今有上下二體,故云明兩作離也。”
本謂《離》卦離下離上,為兩明前後相續之象。後以“明兩”指太陽。 晉 陶潛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明兩萃時物,北林榮且豐。”
劉師培 《<駢文讀本>序》:“惟是音泮輊軒,象昭明兩,比物醜類之規,切響浮聲之軫,後賢斯闓,古或未昭。”
⒉ 借指帝王或太子。
引《文選·謝瞻<張子房>詩》:“明兩燭 河 陰,慶霄薄 汾 陽。”
李善 注:“明兩、慶霄,皆喻 宋高祖(劉裕 )。”
《文選·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王粲》:“不謂息肩願,一旦值明兩。”
呂延濟 注:“武帝 既明,而太子又明,故謂太子為明兩也。”
唐 李白 《商山四皓》詩:“一行佐明兩,欻起生羽翼。”
清 顧炎武 《乾陵》詩:“復子仍明兩,登遐獲令終。”
▸ 兩明
▸ 三般兩樣
▸ 融明
▸ 三好兩歉
▸ 三街兩市
▸ 三步兩腳
▸ 三招兩式
▸ 三番兩次
▸ 叡明
▸ 三明市
▸ 賽月明
▸ 人財兩失
▸ 睿明
▸ 三杯兩盞
▸ 認明
▸ 泉明
▸ 人琴兩亡
▸ 仁明
▸ 人地兩生
▸ 取捨兩難
▸ 去暗投明
▸ 三日兩頭
▸ 三三兩兩
▸ 詮明
▸ 缺斤短兩
▸ 三拳兩腳
▸ 若明若暗
▸ 人財兩空
▸ 然明
▸ 若明若昧
▸ 邱明
▸ 柔明
▸ 秋明
▸ 丘明之疾
▸ 清風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