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旦的意思
注音 ㄉㄢˋ ㄉㄢˋ
拼音 dàn dàn
基本釋義
⒈ 天天。
例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英daily; day by day;
⒉ 誠懇。
例信誓旦旦。——《詩·衛風·氓》
英honest;
旦旦「ㄉㄢˋ ㄉㄢˋ」
⒈ 天天。
引《孟子·告子上》:「雖存乎人者,豈無仁義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猶斧斤之於木也,旦旦而伐之,可為美乎?」
清·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姪〉:「旦旦而學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與庸也。」
⒉ 誠懇的樣子。
引《詩經·衛風·氓》:「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
引證解釋
⒈ 天天。
引《孟子·告子上》:“旦旦而伐之,可以為美乎?”
宋 葉適 《安人張氏墓誌銘》:“夫人則旦旦洗面束髮衿紳之,趣使向學。”
清 龔自珍 《題鷺律上人書冊》詩:“香花旦旦願供養,詩讚侑之師其聽。”
蔡元培 《對於教育方針之意見》:“雖然,世界觀教育,非可以旦旦而聒之也。”
⒉ 誠懇。
引《舊唐書·李密傳》:“黃河 帶地,明餘旦旦之言;皎日麗天,知我勤勤之意。”
李大釗 《青春》:“然吾族青年所當信誓旦旦,以昭示於世者,不在齦齦辯證白首 中國 之不死,乃在汲汲孕育青春 中國 之再生。”
⒊ 稱盟誓為“旦旦”。
引《北史·孫搴傳》:“搴 要其為誓, 子昇 笑曰:‘但知劣於卿便是,何勞旦旦?’”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薛慰娘》:“君欲老夫旦旦耶?我稔知君貧……何見疑!”
⒋ 明亮。
引漢 王逸 《九思·疾世》:“時昢昢兮旦旦,塵莫莫兮未晞。”
《隋書·音樂志中》:“離光旦旦,載煥載融。”
▸ 撒旦
▸ 汝南月旦
▸ 日旦
▸ 求旦
▸ 清旦
▸ 慶旦
▸ 丘旦
▸ 牝雞司旦
▸ 平旦
▸ 七旦
▸ 摩訶震旦
▸ 命在旦夕
▸ 昧旦丕顯
▸ 昧旦
▸ 昧旦晨興
▸ 明旦
▸ 令旦
▸ 凌旦
▸ 獵旦
▸ 兩旦
▸ 犂旦
▸ 連宵達旦
▸ 浪旦
▸ 老旦
▸ 朗旦
▸ 黎旦
▸ 邌旦
▸ 坤旦
▸ 警旦
▸ 竟旦
▸ 景旦
▸ 今旦
▸ 戒旦
▸ 節旦
▸ 詰旦
▸ 浹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