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進旅退的意思

注音 ㄌㄩˇ ㄐ一ㄣˋ ㄌㄩˇ ㄊㄨㄟˋ

拼音 lǚ jìn lǚ tuì

詞性 成語

基本釋義

⒈  形容自己沒有什麼主張,與別人共進退。

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進旅退也。——《國語·越語上》

always follow the steps of others,forward or backward—have no definite views of one's own;

國語辭典修訂本

旅進旅退「ㄌㄩˇ ㄐ一ㄣˋ ㄌㄩˇ ㄊㄨㄟˋ」

⒈  與眾人共進共退,採取一致的步調。語本後用以比喻人隨波逐流,毫無主張。清·紀昀。

《禮記·樂記》:「今夫古樂,進旅退旅,和正以廣。」
《國語·越語上》:「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進旅退。」
《閱微草堂筆記·卷三·灤陽消夏錄三》:「雖旅進旅退,坐食俸錢,而每責童僕不事事,毋乃亦腹誹矣乎!」

引證解釋

⒈  一同前進,一同後退。形容行動統一。

《國語·越語上》:“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進旅退。”
清 周亮工 《盛此公傳》:“此公 盲矣猶不忘視,屈其二十年鋭往之氣,頫而與邑之黃口兒扶掖彳亍,旅進旅退,爭有司階前盈尺地而不慚,豈不悲哉。”

⒉  猶言隨大流。

宋 王禹偁 《待漏院記》:“復有無毀無譽,旅進旅退,竊位而苟祿,備員而全身者,亦無所取焉。”
元 揭傒斯 《與蕭維斗書》:“夫公之出處,非若彼旅進旅退之人。旅進旅退之人雖千萬,不足為天下輕重。”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三》:“旅進旅退,坐食俸錢,而每責僮婢不事事,毋乃亦腹誹矣乎!”
亦省作“旅退”、“旅進”。 唐 鄭谷 《前寄左省張起居一百言尋蒙唱酬見譽過實》詩:“旅退慚隨眾,孤飛怯向前。”
宋 王禹偁 《感流亡》詩:“因思筮仕來,倏忽過十年。峩冠蠧黔首,旅進長素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