斟酌的意思
注音 ㄓㄣ ㄓㄨㄛˊ
拼音 zhēn zhuó
詞性 動詞
基本釋義
⒈ 反覆考慮以後決定取捨。
例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矣。——《國語·周語上》
再三斟酌。
英qualify; consider; deliberate;
⒉ 往杯盞裡倒酒供飲用。
例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陶潛《移居》
獨自斟酌。
英pour;
相似詞
接頭 商榷 會商 磋議 計劃 思量 商量 啄磨 接洽 探究 商酌 研商 計議 商議 商討 討論 諮詢 酌量 議論 琢磨 磋商 研討 探求 思考 思索 切磋 探討 研究 爭論 籌商 深思 協商 考慮 揣摩 籌議 推敲
相反詞
英文 to consider, to deliberate, to fill up a cup to the brim
德語 abwägen (V), bedenken (V)
法語 délibérer, distinguer
國語辭典簡編本
斟酌「ㄓㄣ ㄓㄨㄛˊ」
考慮可否而決定取捨。
造句這件事關係重大,他再三斟酌仍然無法做決定。
斟酌「ㄓㄣ ㄓㄨㄛˊ」
⒈ 斟,倒酒。酌,飲酒。斟酌借指飲酒。
引《文選·蘇武·詩四首之一》:「願子留斟酌,敘此平生親。」
晉·陶淵明〈移居〉詩二首之二:「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⒉ 考慮可否而決定取捨。
引《國語·周語上》:「近臣盡規,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紅樓夢·第一〇回》:「大家斟酌一個方兒,可用不可用,那時大爺再定奪。」
近推敲
引證解釋
⒈ 倒酒;注酒。
引《後漢書·方術傳下·左慈》:“慈 乃為齎酒一升,脯一斤,手自斟酌,百官莫不醉飽。”
唐 夷陵女郎 《空館夜歌》:“緑樽翠杓,為君斟酌。”
⒉ 指飲酒。
引舊題 漢 蘇武《詩》之一:“我有一罇酒,欲以贈遠人。願子留斟酌,敘此平生親。”
宋 向子諲 《梅花引·戲代李師明作》詞:“同杯勺,同斟酌,千愁一醉都推卻。”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花姑子》:“斟酌移時,女頻來行酒,嫣然含笑,殊不羞濇。”
⒊ 倒酒不滿曰斟,太過曰酌,貴適其中。故凡事反覆考慮、擇善而定,亦稱斟酌。
引《荀子·富國》:“故明主必謹養其和,節其流,開其源,而時斟酌焉。”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 攸之、禕、允 之任也。”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序》:“彼其推明心術之微,剖析義利之辨,而斟酌時中之權,委曲疏通,多先儒之所未到。”
曹禺 《日出》第四幕:“字眼上可以略為斟酌斟酌再用。”
⒋ 猶思忖;思量。
引唐 杜甫 《月》詩:“斟酌 姮娥 寡,天寒奈九秋。”
仇兆鰲 注:“斟酌,代為思忖也。”
宋 范成大 《次韻子文探梅水西》:“斟酌芳心正怯寒,有情真被無情惱。”
清 餘京 《中秋月蝕》詩:“廣寒 宮闕愁昏黑,斟酌 姮娥 秉燭行。”
⒌ 品評欣賞。
引宋 向子諲 《清平樂·滁陽寄邵子非諸友》詞:“今夜悽然對影,與誰斟酌姮娥。”
⒍ 執掌。
引晉 袁巨集 《後漢紀·順帝紀》:“天有北斗,所以斟酌元氣;帝有尚書,所以出納王命。”
唐 楊炯 《中書令汾陰公薛振行狀》:“若夫驂駕六龍,驅馳七聖,斟酌元氣,裁成天道者,其惟聖人乎!”
宋 曾鞏 《祭黃君文》:“當世之官,有微有盛。盛者廟堂,斟酌王命。”
⒎ 安排;擺佈。
引《北史·楊愔傳》:“太皇太后曰:‘豈可使我母子受 漢 老嫗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