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的意思
注音 ㄒ一ˋ ㄑㄨˇ
拼音 xì qǔ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中國傳統的戲劇形式,包括崑曲、京劇和各種地方戲,以歌唱、舞蹈為主要表演手段。
英traditional opera;
⒉ 指雜劇和傳奇中的唱詞。
英singing parts in chuanqi and zaju;
國語辭典簡編本
戲曲「ㄒㄧˋ ㄑㄩˇ」
1.中國傳統的戲劇表演形式。綜合詩歌、音樂、舞蹈、武術等藝術,由演員以歌舞、動作、對白來演出故事。
造句在古代的農業社會,戲曲具有教育與娛樂的雙重功能。
2.雜劇或傳奇的曲文。根據一定的曲調譜寫,字數、平仄及押韻都有嚴格的要求。
造句戲曲文學
戲曲「ㄒ一ˋ ㄑㄨˇ」
⒈ 中國傳統舞臺表演的藝術形式。系綜合文學、音樂、舞蹈、武術等藝術,由演員以歌舞、動作、對白演出故事。
引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二七·雜劇曲名》:「稗官廢而傳奇作,傳奇作戲曲繼。」
⒉ 雜劇或傳奇的曲文。系根據一定的曲調譜寫,字數、平仄及押韻都有嚴格的要求。
引證解釋
⒈ 我國傳統的舞臺表演藝術形式。是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人物扮演等多種藝術的綜合。淵源於 秦 漢 的樂舞、俳優和百戲。 唐 有參軍戲, 北宋 時形成 宋 雜劇( 金 稱“院本”)。 南宋 時 溫州 (今 浙江省 溫州市 )一帶產生的戲文,一般認為是我國戲曲最早的成熟形式。 金 末 元 初在北方產生 元 雜劇,戲曲創作和演出空前繁榮,出現一批著名的戲曲作家、作品和藝人,在我國戲曲史和文學史上都有重要地位。 明 清 兩代又在戲文和雜劇的基礎上形成傳奇劇,各地方劇種廣泛產生,以崑腔、京劇為代表,創造了豐富的戲曲文學和完整的舞臺藝術體系。戲曲劇本一般都兼用韻文和散文,分“折”或“出”,現代戲曲則多分“幕”或“場”。劇中人物分由生旦淨醜等腳色行當扮演,表演上按腳色行當而各有不同的程式動作和唱、做、念、打藝術要求。音樂體式有唱曲牌的“聯曲體”、唱七字句或十字句為主的“板腔體”,或綜合使用二者。新 中國 成立後,各戲曲劇種有了新的改革和發展。根據1959年統計,各民族各地區的戲曲劇種共有三百六十多種。
⒉ 指雜劇和傳奇中的唱詞。根據一定的曲調譜寫,有嚴格的字數、平仄、押韻等格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