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聲的意思
注音 一ㄥˋ ㄕㄥ
拼音 yìng shēng
詞性 動詞
基本釋義
⒈ 隨著聲音。
例應聲落馬。——明·魏禧《大鐵椎傳》
零淚應聲落。——《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英parrot;
國語辭典簡編本
應聲「ㄧㄥˋ ㄕㄥ」
1.隨著聲音。
造句應聲倒地、應聲而至
2.回答。
造句跟他說話,他也不應聲,不知道在鬧什麼情緒。
應聲「一ㄥˋ ㄕㄥ」
⒈ 回聲、應和的聲音。
例如:「山谷間傳來響亮的應聲。」
近回聲
⒉ 隨聲應和。形容才思敏捷。
引《三國志·卷一九·魏書·陳思王植傳》:「每進見難問,應聲而對。」
⒊ 回答。
引《三國演義·第二二回》:「此婢應聲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引證解釋
⒈ 隨著聲音。形容快速。
引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弓不虛發,應聲而倒。”
《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每進見難問,應聲而對,特見寵愛。”
宋 沉作喆 《寓簡》卷十:“蔡君謨 戲謂 陳亞 曰:‘ 陳亞 有心終是惡。’ 亞 應聲雲:‘ 蔡襄 無口便成衰。’”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二:“飲酒中間, 仲友 曉得他善於詞詠,就將紅白桃花為題,命賦小詞。 嚴蕊 應聲成一闋。”
管樺 《夥伴》:“正走著,忽聽他低聲叫道:‘趴下!’我應聲臥倒地下。”
⒉ 出聲回答。
引《扶風傳信錄》附錄載 清 無名氏《後會仙記》:“﹝ 青青柳 ﹞至榻前呼曰:‘兄知妹來乎?’ 仇 起應聲。”
《兒女英雄傳》第九回:“我們公母倆是千肯萬肯的咧,可是倒蹈門兒的女婿,我們才敢應聲兒呢。”
顧笑言 《你在想什麼?》五:“敲了半天,裡面也沒有人應聲。”
⒊ 指同聲或相隔八度的音相應。物理學上稱為“共振”。
引宋 沉括 《夢溪補筆談·樂律》:“琴瑟絃皆有應聲:宮絃則應少宮,商絃即應少商,其餘皆隔四相應。”
⒋ 隋 代所訂“八音之樂”之一。
引《隋書·音樂志中》:“﹝ 鄭譯 ﹞又以編懸有八,因作八音之樂。七音之外,更立一聲,謂之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