慚愧的意思
注音 ㄘㄢˊ ㄎㄨㄟˋ
拼音 cán kuì
詞性 動詞
基本釋義
⒈ 因有缺點或錯誤而感到不安;羞愧。
英be shamed;
⒉ 幸運,僥倖。
例那王俊得知這個訊息,叫聲慚愧,幸而預先走脫了。——《蕩寇志》
英lucky;
國語辭典簡編本
慚愧「ㄘㄢˊ ㄎㄨㄟˋ」
1.羞愧。
造句他在發現自己做錯事後,感到十分慚愧後悔。
2.僥倖、難得。常用作自謙之詞。
造句本人不才,竟能獲獎,真是慚愧!慚愧!
慚愧「ㄘㄢˊ ㄎㄨㄟˋ」
⒈ 羞愧。
引《儒林外史·第一三回》:「三公子滿心慚愧,叫請了四老爺和楊老爺出來。」
《文明小史·第四〇回》:「說得陸天民很覺慚愧,臉都紅了。」
近忸怩 汗下 羞愧
反自滿
⒉ 僥倖、難得。常用作自謙之詞。
引宋·蘇軾〈浣溪沙·慚愧今年二麥豐〉詞:「慚愧今年二麥豐,千畦細浪舞晴空。」
元·張壽卿《紅梨花·第一折》:「小生慚愧,有緣遇這個小娘子,許我明夜再會。」
引證解釋
⒈ 亦作“慙媿”。亦作“慙愧”。
⒉ 因有缺點、錯誤或未能盡責等而感到不安或羞恥。
引《國語·齊語》:“是故大國慙媿,小國附協。”
《漢書·貢禹傳》:“自念終亡以報厚德,日夜慙愧而已。”
《南史·孝義傳上·韓係伯》:“隣人慚愧,還所侵地,躬往謝之。”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目今正值空乏,不能相濟,慚愧!慚愧!”
巴金 《啞了的三角琴》:“說來慚愧,我們所答應他的事情並不曾做到。”
⒊ 感幸之詞。意為多謝、難得、僥倖。
引唐 王績 《過酒家》詩之五:“來時長道貰,慚愧酒家胡。”
唐 元稹 《長灘夢李紳》詩:“慙媿夢魂無遠近,不辭風雪到 長灘。”
宋 蘇軾 《浣溪沙》詞:“慚愧今年二麥豐,千畦翠浪舞晴空。”
元 張壽卿 《紅梨花》第一折:“小生慚愧,有緣遇這箇小娘子。”
《儒林外史》第三八回:“郭孝子 扒起來,老虎已是不見,説道:‘慚愧!我又經過了這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