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恍的意思

注音 ㄏㄨㄤˇ ㄏㄨㄤˇ

拼音 huǎng huǎng

基本釋義

⒈  矇矓不清貌。

⒉  亦作“恍怳”。心神不定貌。

⒊  晃盪。

⒋  彷彿。

國語辭典修訂本

恍恍「ㄏㄨㄤˇ ㄏㄨㄤˇ」

⒈  茫然迷糊的樣子。

《文選·班固·西都賦》:「魂恍恍以失度,巡迴塗而下低。」

引證解釋

⒈  矇矓不清貌。

《老子》“是謂惚恍” 漢 河上公 注:“一忽忽恍恍者,若存若亡,不可見之也。”
南朝 齊 王琰 《冥祥記》:“向來恍恍不知道路,請人示津。”

⒉  亦作“恍怳”。心神不定貌。

唐 王度 《古鏡記》:“勣 夢中許之。及曉,獨居思之,恍恍發悸,即時西首 秦 路。”
宋 洪邁 《夷堅丁志·淳安民》:“踰三年, 方君 為 鄂州 蒲圻 宰。白晝恍恍,於廳事對群吏震悸言曰:‘固知翁必來。’”
王闓運 《愁霖賦》:“倚高軒而恍怳,竟旦夕而忘言。”

⒊  晃盪。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五:“呂正惠公 端 使 高麗,遇風濤恍恍,摧檣折舵,舟人大恐,公恬然讀書,若在齋閣。”

⒋  彷彿。

清 沉復 《浮生六記·閨房記樂》:“兩人魂魄恍恍然化煙成霧,覺耳中惺然一響,不知更有此身矣。”

⒌  威武貌。

明 劉基 《賣柑者言》:“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恍恍乎干城之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