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性的意思

注音 ㄉㄜˊ ㄒ一ㄥˋ

拼音 dé xìng

詞性 名詞 形容詞

基本釋義

⒈  道德品性。

子思言“尊德性”,而歸於“道問學”。——清·劉開《問說》

moral character;

⒉  同“德行”(déxíng)

disgusting;


英文 moral integrity, (coll.)​ revolting behavior, CL:副[fu4]

法語 (famil.)​ comportement révoltant, intégrité morale, morale, moralité

國語辭典簡編本

德性「ㄉㄜˊ ㄒㄧㄥˋ」

1.道德品性。

造句小明在校品學兼優,德性溫良,所以被推選為班長。

2.譏笑別人的儀態或舉止。

造句瞧他那副猥猥瑣瑣的德性,就知道做不了什麼大事。

國語辭典修訂本

德性「ㄉㄜˊ ㄒ一ㄥˋ」

⒈  自然至誠的本性。

《禮記·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
唐·孔穎達·正義:「君子尊德性者,謂君子賢人尊敬此聖人道德之性,自然至誠也。」

⒉  道德品性。

《儒林外史·第一〇回》:「這位小姐,德性溫良,才貌出眾。」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一回》:「同他講解明白了,自然他就明理,明瞭理,自然德性就有了基礎。」

品德 道德 德行

⒊  譏笑輕視令人產生惡感的儀態或行止。

如:「瞧他那副猥猥瑣瑣的德性,就知道做不了什麼大事。」

引證解釋

⒈  指人的自然至誠之性。

《禮記·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
鄭玄 注:“德性,謂性至誠者也。”
孔穎達 疏:“‘君子尊德性’者,謂君子賢人尊敬此聖人道德之性,自然至誠也。”
明 王守仁 《傳習錄》捲上:“孔子 所定‘三百篇’……皆所以宣暢和平,涵泳德性,移風易俗。”
清 梅曾亮 《<太乙舟山房文集>序》:“蓋其德性粹正得之天,而襮其真於外者,於文其大端也。”

⒉  品性;品質。

清 李漁 《風箏誤·和鷂》:“就當才貌都有了,那舉止未必端莊,德性未必貞靜。”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一回:“初讀書的時候,便教他讀了《女誡》、《女孝經》之類,同他講解明白了,自然他就明理;明瞭理,自然德性就有了基礎。”
沈從文 《紳士的太太》:“凡是一切紳士的壞德性,他們都不曾缺少。”
王魯彥 《廈門印象》:“除了很好的體格以外,他們還有很好的德性。”

⒊  方言。指不入眼的模樣、品行。含有輕蔑意。參見“德行”。

曹禺 《日出》第三幕:“胡四 ……你瞧見這個麼?大爺有的是洋錢。可就憑你這德性(向 黑三 ),一個子也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