彖辭的意思
注音 ㄊㄨㄢˋ ㄘˊ
拼音 tuàn cí
基本釋義
⒈ 《易經》中論卦義的文字。也叫“卦辭”
英writings on the implication of divinatory symbols in “The Book of Changes”; commentary on meaning of diagrams in the Classic of Changes;
彖辭「ㄊㄨㄢˋ ㄘˊ」
⒈ 《易經》中統論卦義的文字。相傳為文王所作。
引證解釋
⒈ 指《周易》中的卦辭。
引《左傳·昭公二年》“見《易·象》與《魯春秋》” 唐 孔穎達 疏:“故先代大儒 鄭眾、賈逵 等或以為卦下之彖辭, 文王 所作。”
按,象,或以為非《易》十翼之《象》,應是《象魏》。見 楊伯峻 《春秋左傳注》。 《易·乾》“元亨利貞” 宋 朱熹 本義:“元亨利貞, 文王 所繫之辭,以斷一卦之吉凶,所謂彖辭者也。”
⒉ 指《周易》中的爻辭。
引《易·繫辭下》:“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
鄭玄 注:“彖辭,爻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