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頸企踵的意思

注音 一ㄢˊ ㄐ一ㄥˇ ㄑ一ˇ ㄓㄨㄥˇ

拼音 yán jǐng qǐ zhǒng

詞性 成語

基本釋義

⒈  伸長頭頸,踮起腳跟。形容仰慕或企望之切。亦作:延頸跂踵。

國語辭典修訂本

延頸企踵「一ㄢˊ ㄐ一ㄥˇ ㄑ一ˇ ㄓㄨㄥˇ」

⒈  伸長脖子,踮起腳跟。形容熱切期望的樣子。也作「延頸舉踵」。

《漢書·卷七八·蕭望之傳》:「天下之士延頸企踵,爭願自效,以輔高明。」
《文選·揚雄·劇秦美新》:「海外遐方,信延頸企踵,回面內向,喁喁如也。」

引證解釋

⒈  伸長頭頸,踮起腳跟。形容仰慕或企望之切。

漢 揚雄 《劇秦美新》:“海外遐方,信延頸企踵,回面內嚮,喁喁如也。”
《後漢書·竇武傳》:“於是天下雄俊知其風旨,莫不延頸企踵,思奮其智力。”
宋 蘇軾 《杭州上執政書》:“日與吏民延頸企踵,雖大旱望雲,執熱思濯,未喻其急也。”
亦作“延頸跂踵”。 宋 王明清 《揮麈後錄》卷四:“奈何都民朝夕思念,燃頂煉臂,延頸跂踵,以望御車之塵也?”
亦省作“延企”、“延跂”。 三國 魏 曹植 《閒居賦》:“登高丘以延企,時薄暮而起餘。”
唐 柳宗元 《禮部為百官上尊號表》:“伏惟陛下小謙讓之節,安延企之情。”
宋 王安石 《回賀冬啟三》:“延跂臺華,彌增善頌。”
《清史稿·睿忠親王多爾袞傳》:“江天在望,延跂為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