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的意思
注音 ㄆ一ㄥˊ ㄉㄨˋ
拼音 píng dù
基本釋義
⒈ 平和的法度。
⒉ 指日月分別在二分(春分、秋分)、兩弦(上弦、下弦)時執行的均平之度。
引證解釋
⒈ 平和的法度。
引《文選·班彪<北征賦>》:“夫何陰曀之不陽兮,嗟久失其平度。”
呂向 注:“言陰曀不見陽景,喻天下昬亂,無明君之道,使失和平之法度。”
⒉ 指日月分別在二分(春分、秋分)、兩弦(上弦、下弦)時執行的均平之度。
引宋 沉括 《夢溪筆談·象數一》:“世之言五行消長者,止是知一歲之間,如冬至後日行盈度為陽,夏至後日行縮度為陰,二分行平度;殊不知一月之中,自有消長,望前月行盈度為陽,望後月行縮度為陰,兩弦行平度。”
▸ 日平度
▸ 平均發展速度
▸ 平均增長速度
▸ 平均速度
▸ 印度河恆河平原
▸ 難度
▸ 態度
▸ 打平
▸ 三平二滿
▸ 審己度人
▸ 三分鐘熱度
▸ 溶解度曲線
▸ 如履平地
▸ 上下平
▸ 人馬平安
▸ 溶解度
▸ 日度
▸ 熱平衡
▸ 商度
▸ 阮始平
▸ 溶度
▸ 人平不語
▸ 熱度
▸ 人平
▸ 詮度
▸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 權度
▸ 取平
▸ 曲平
▸ 痊平
▸ 屈光度
▸ 若昧平生
▸ 人口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