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令的意思
注音 ㄐ一ㄡˋ ㄌ一ㄥˊ
拼音 jiù líng
基本釋義
⒈ 縱然;即使。
就令「ㄐ一ㄡˋ ㄌ一ㄥˊ」
⒈ 縱然、即使。
引《北齊書·卷一六·段榮傳》:「此城一面阻河,三面地險,不可攻;就令得之,一城池耳。」
唐·柳宗元〈上門下李夷簡相公陳情書〉:「就令哀而顧之者,不過攀木俯首,深?太息,良久而去耳。」
引證解釋
⒈ 縱然;即使。
引《北齊書·段韶傳》:“此城一面阻河,三面地險,不可攻;就令得之,一城池耳。”
《金史·外國傳上》:“宰臣奏曰:‘就令如此,邊備亦不宜弛。’”
魯迅 《熱風·隨感錄四十一》:“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 如令
▸ 三令節
▸ 芟繁就簡
▸ 如律令
▸ 撋就
▸ 屈就
▸ 去就之分
▸ 任令
▸ 施號發令
▸ 去故就新
▸ 屈高就下
▸ 去就
▸ 去本就末
▸ 刪蕪就簡
▸ 施令
▸ 驅逐令
▸ 仍就
▸ 秋行夏令
▸ 屈尊就卑
▸ 驅令
▸ 秋令
▸ 日就月將
▸ 任子令
▸ 輕於去就
▸ 去危就安
▸ 瑞令
▸ 輕就
▸ 青令
▸ 趨就
▸ 繞口令
▸ 前令
▸ 趨令
▸ 去就之際
▸ 強項令
▸ 愆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