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的意思

注音 ㄎㄜˋ ㄐ一ㄚ

拼音 kè jiā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指在西晉末年和北宋末年從黃河流域遷徙到南方,現在分佈在廣東、福建、廣西、江西、湖南、臺灣等省區的漢人。

Hakka;


英文 Hakka ethnic group (Han Chinese migrants from north to south China)​

德語 Hakka (Volksgruppe in China)​ (Eig)​

法語 Hakka

國語辭典簡編本

客家「ㄎㄜˋ ㄐㄧㄚ」

客家

國語辭典修訂本

客家「ㄎㄜˋ ㄐ一ㄚ」

⒈  為主人做事的工人。

《談徵·名部下·客家》:「焦光飢則出為人客作,飽食而已,今人謂客家者本此。」

⒉  在外行走做生意的人。

《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八齣》:「縱饒挑販客家,獨自個擔來做己有。」

⒊  客家人的簡稱。參見「客家人」條。

引證解釋

⒈  相傳 西晉 末 永嘉 年間, 黃河 流域的一部分 漢 人因戰亂南徙渡 江,至 唐 末以及 南宋 末又大批過 江 南下至 贛 閩 以及 粵 東、 粵 北等地,被稱為“客家”,以別於當地原來的居民,後遂相沿而成這一部分 漢 人的自稱。以 粵 東 梅縣、興寧、大埔、五華、惠陽 等地最為集中。尚有部分分佈 廣西、四川、湖南、臺灣、海南島 部分地區和僑居海外 南洋 一帶。語言保留了較多的漢語古音,稱“客家話”。

章炳麟 《新方言·嶺外三州語》:“廣東 惠 嘉應 二州,東得 潮 之 大阜、豐順,其民自 晉 末踰嶺,宅於海濱,言語敦古,與土著不相能, 廣州 人謂之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