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衣的意思

注音 ㄉㄚˋ 一

拼音 dà yī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婦人的禮服。會客穿的長衣。亦稱大衣服。較長的西式外套。佛教徒以九至二十五條布片縫成的法衣,稱“僧伽梨”,譯名“大衣”。見《釋氏要覽·法衣》。亦泛指袈裟。


英文 overcoat, topcoat, cloak, CL:件[jian4]

德語 Mantel

法語 pardessus, manteau, paletot

國語辭典簡編本

大衣「ㄉㄚˋ ㄧ」

西式長外套。

造句冬天出門,要記得穿大衣,以免受風寒。 ◎

國語辭典修訂本

大衣「ㄉㄚˋ 一」

⒈  中長型的西式厚外套。

如:「冬天出門,要記得穿大衣,以免受了風寒。」

⒉  元代南人婦人禮服名。

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一一·賢孝》:「國朝婦人禮服,達靼曰袍,漢人曰團衫,南人曰大衣,無貴賤皆如之。」

引證解釋

⒈  婦人的禮服。 宋 高承 《事物紀原·衣裘帶服·大衣》:“商 周 之代,內外命婦服諸翟。 唐 則裙襦大袖為禮衣。

開元 中,婦見舅姑,戴步搖,插翠釵,今大衣之制,蓋起於此。”
明 陶宗儀 《輟耕錄·賢孝》:“國朝婦人禮服, 達靼 曰袍,漢人曰團衫,南人曰大衣,無貴賤皆如之。”

⒉  會客穿的長衣。亦稱大衣服。

《儒林外史》第五十回:“秦中書 聽見 鳳四老爹 來了,大衣也沒有穿,就走出來。”

⒊  較長的西式外套。

楊朔 《潼關之夜》:“他身上穿的也是這件軍用的黃色棉大衣,頭上也是這頂垂著兩隻耳朵的灰色軍帽。”

⒋  佛教徒以九至二十五條布片縫成的法衣,稱“僧伽梨”,譯名“大衣”。見《釋氏要覽·法衣》。亦泛指袈裟。

《兒女英雄傳》第五回:“那和尚盡他哀告,總不理他,怒轟轟的走進房去把外面的大衣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