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段的意思

注音 ㄉㄚˋ ㄉㄨㄢˋ

拼音 dà duàn

基本釋義

⒈  大部分。

⒉  形容數量多。

⒊  重要的;主要的。

⒋  猶大略,大體。

⒌  猶言十分。

⒍  較長的段落。

⒎  謂繡緞。段,通“緞”。

引證解釋

⒈  大部分。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養羊》:“﹝乳皮﹞下湯又研,亦下冷水,純是好酥。接取,作團,與大段同煎矣。”
大段,指抨酥時所得的大量酥油。 宋 陳師道 《後山叢談》卷一:“邢 洛 之北,遊騎侵掠。 大名 東北縣分,老小大段驚移。”

⒉  形容數量多。

清 李漁 《閒情偶寄·器玩·制度》:“夫我竭此大段心思,不可不謂經營慘澹,而人莫之則傚者,其故何居?”

⒊  重要的;主要的。

唐 張固 《幽閒鼓吹》:“後有大段事,勿與少年郎議之。”
《朱子語類》卷十三:“世事無時是了,且揀大段,無甚緊要底事,不要做。”

⒋  猶大略,大體。

《朱子語類》卷三:“道家修養有這説,與此大段相合。”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四》:“上自王公貴人,下至婦人女子,每談禪拜佛,無不灑然色喜者,然大段有二:血氣已衰,死生念重……而藉手苦空之教,冀為異日輪迴之地。”

⒌  猶言十分。

宋 范仲淹 《與指使魏佑書》:“偃師 七郎拋卻母,必是大段不易。”
宋 蘇軾 《答王定國書》:“如國手棋,不須大段用意,終局便須贏也。”
《朱子語類》卷四九:“如 子貢 在當時想是大段明辨,果斷通曉事務,歆動得人。”

⒍  較長的段落。

張庚 《向<十五貫>的成功經驗學習》:“大段的唱減少了;無論在舞臺上或本子上,看起來都感覺得非常簡練易懂。”

⒎  謂繡緞。段,通“緞”。

清 梅曾亮 《禮部尚書李公墓碑》:“十六年大考,賞大段,遷贊善中允,任 貴州 學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