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的意思

注音 ㄉㄚˋ ㄔㄥˊ

拼音 dà chéng

基本釋義

⒈  梵文Mahāyāna(摩訶衍那)的意譯。公元一世紀左右逐步形成的佛教派別。在印度經歷了中觀學派、瑜伽行派和密教這三個發展時期。北傳中國以後,又有所發展。“大乘”強調利他,普度一切眾生,提倡以“六度”為主的“菩薩行”,如發大心者所乘的大車,故名“大乘”。

相反詞

小乘


英文 Mahayana, the Great Vehicle, Buddhism based on the Mayahana sutras, as spread to Central Asia, China and beyond, also pr. [Da4 cheng2]

德語 Mahayana, großes Fahrzeug, großer Weg (Eig, Buddh)​

法語 Bouddhisme Mahayana

國語辭典修訂本

大乘「ㄉㄚˋ ㄔㄥˊ」

⒈  佛教的兩個主要傳統之一。約西元一世紀,從古代部派中產生。根據漢譯佛經的資料顯示,最初可能流傳於中亞細亞,東漢末年傳入中國。主要流行於中國內地、西藏、蒙古、日本、韓國等。對於傳統佛教而言,表示它能渡化更多的眾生。對佛陀及其教義採比較開明和創新的解釋,要求佛教徒勿汲汲尋求個人的解脫,應致力菩薩的實踐。現存的大乘宗派,主要有淨土宗、禪宗和天台宗。

引證解釋

⒈  梵文Mahāyāna(摩訶衍那)的意譯。公元一世紀左右逐步形成的佛教派別。在 印度 經歷了中觀學派、瑜伽行派和密教這三個發展時期。北傳 中國 以後,又有所發展。“大乘”強調利他,普度一切眾生,提倡以“六度”為主的“菩薩行”,如發大心者所乘的大車,故名“大乘”。

《法華經·譬喻品》:“初説三乘引導眾生,然後但以大乘而度脫之。”
唐 張祜 《題畫僧》詩之二:“終年不語看如意,似證禪心入大乘。”
蘇曼殊 《遁跡記》:“大乘,正理也。宜改先執,務從聖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