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放的意思
注音 ㄨㄞˋ ㄈㄤˋ
拼音 wài fàng
基本釋義
⒈ 指中央政府官員被派到地方上或外國去做官。
例京官外放。
英(officials of central government) be sent to be local officials;
英文 extroverted, outgoing, to play audio through speakers (rather than through earphones), (old) to appoint to a post outside the capital
國語辭典簡編本
外放「ㄨㄞˋ ㄈㄤˋ」
由內部被分派到外面的單位或分支機構擔任職務。
造句他下個月即將外放到美國擔任分公司的總經理。
外放「ㄨㄞˋ ㄈㄤˋ」
⒈ 由京官被任為地方官。
引《文明小史·第二三回》:「不是內用,就是外放,就是派出洋做欽差的分兒,都掄得到。」
引證解釋
⒈ 委派為地方官。
引清 惲敬 《與來卿書》:“不佞觀之,如有外放之事,大半當在 廣東,相去亦不遠也。”
魯迅 《吶喊·白光》:“要清高可以做京官,否則不如謀外放。”
▸ 其外
▸ 打外
▸ 放箭
▸ 撒賴放潑
▸ 撒騷放屁
▸ 撒放
▸ 撒潑放刁
▸ 山谷琴趣外篇
▸ 任放
▸ 權傾中外
▸ 權力下放
▸ 攘外
▸ 遒放
▸ 燃放
▸ 攘外安內
▸ 驅放
▸ 饒放
▸ 秋放
▸ 熱情奔放
▸ 券外
▸ 塞外
▸ 人外
▸ 人外遊
▸ 容放
▸ 清放
▸ 輕饒素放
▸ 請外
▸ 敲鑼放砲
▸ 敲鑼放炮
▸ 區外
▸ 棄外
▸ 棄之度外
▸ 乞外
▸ 遷放
▸ 屏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