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旦的意思

注音 ㄔㄥˊ ㄉㄢˋ

拼音 chéng dàn

基本釋義

⒈  古代刑罰名。一種築城四年的勞役。《墨子·號令》:“以令為除死罪二人,城旦四人。”孫詒讓間詁引應劭曰:“城旦者,旦起行治城,四歲刑也。”《史記·秦始皇本紀》:“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裴駰集解引如淳曰:“《律說》:論決為髡鉗,輸邊築長城,晝日伺寇虜,夜暮築長城。城旦,四歲刑。”後以指流放或徒刑。

⒉  城旦書的省稱。

⒊  鳥名。

國語辭典修訂本

城旦「ㄔㄥˊ ㄉㄢˋ」

⒈  秦漢時強制男性罪犯服勞役的一種刑罰。勞動範圍廣泛,包括築城工事或製作器物等,是秦漢勞役刑中最重的一級。

《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十八種·倉律》:「城旦之垣及它事而勞與垣等者,旦半夕參。」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下令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

引證解釋

⒈  古代刑罰名。一種築城四年的勞役。

《墨子·號令》:“以令為除死罪二人,城旦四人。”
孫詒讓 間詁引 應劭 曰:“城旦者,旦起行治城,四歲刑也。”
《史記·秦始皇本紀》:“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律説》:論決為髡鉗,輸邊築 長城,晝日伺寇虜,夜暮築 長城。城旦,四歲刑。”
後以指流放或徒刑。 清 餘懷 《板橋雜記·葉衍蘭秦淮八豔圖詠》:“初 阮大鋮 以閹黨論城旦,屏居 金陵。”
梁啟超 《新民說·論自由》:“若在文明國,輕則罰鍰,重則輸城旦矣。”

⒉  城旦書的省稱。

宋 蘇軾 《喬太博見和複次韻答之》:“逝將遊無何,豈暇讀城旦。”
宋 蘇軾 《送江公著知吉州》詩:“初冠惠文讀城旦,晚入奉常陪劍履。”

⒊  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