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果的意思

注音 ㄙˋ ㄍㄨㄛˇ

拼音 sì guǒ

基本釋義

⒈  佛教語。聲聞乘聖果有四,舊譯依梵語稱為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新譯將前三果譯為預流果、一來果、不還果,阿羅漢果仍其舊。

⒉  宋代民間教派名。

國語辭典修訂本

四果「ㄙˋ ㄍㄨㄛˇ」

⒈  佛教修行者入聖道的四種果位。即須陀洹果(預流果)​、斯陀含果(一來果)​、阿那含果(不還果)​、阿羅漢果四者。

《中論·卷四》:「如見苦不然,斷集及證滅,修道及四果,是亦皆不然。」

引證解釋

⒈  佛教語。聲聞乘聖果有四,舊譯依梵語稱為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新譯將前三果譯為預流果、一來果、不還果,阿羅漢果仍其舊。

南朝 齊 周顒 《重答張長史書》:“吾不翔翮於四果,卿尚無疑其集佛。”
南朝 樑 沉約 《佛記序》:“非唯四果不議,固亦十地罔窺。”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納縛僧伽藍》:“伽藍西南,有一精廬。建立已來,多歷年所,遠方輻湊,高才類聚,證四果者難以詳舉。”

⒉  宋 代民間教派名。

宋 陸游 《條對狀》:“惟是妖幻邪人,平時誑惑良民,結連素定,待時而發,則其為害,未易可測。伏緣此色人處處皆有, 淮南 謂之二禬子,兩 浙 謂之牟尼教, 江 東謂之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