噤齘的意思
注音 ㄐ一ㄣˋ ㄒ一ㄝˋ
拼音 jìn xiè
基本釋義
⒈ 切齒怒恨貌。
⒉ 閉口不言。
⒊ 毛髮森森豎立貌。
噤齘「ㄐ一ㄣˋ ㄒ一ㄝˋ」
⒈ 切齒含怒的樣子。
引《北史·卷五三·彭樂傳》:「舉刀將下者三,噤齘良久,乃止。」
引證解釋
⒈ 切齒怒恨貌。
引《北史·彭樂傳》:“神武 雖喜其勝,且怒,令伏諸地……舉刀將下者三,噤齘良久,乃止。”
唐 仲長敖 《核生賦》:“法術之士,能不噤齘,仰則扼腕,俯則攘袂。”
清 唐孫華 《贈夏重》詩:“所以當塗人,疾視久噤齘。”
⒉ 閉口不言。
引清 昭槤 《嘯亭雜錄·裘文達公》:“凡遇政事,諸大臣或探聖意,噤齘不前,而公獨抗聲有犯無隱。”
⒊ 毛髮森森豎立貌。
引清 袁枚 《新齊諧·陳清恪公吹氣退鬼》:“冷風一陣如冰,毛髮噤齘。”
▸ 鉗噤
▸ 目瞪口噤
▸ 冷噤
▸ 口噤
▸ 噤咽
▸ 噤吟
▸ 噤若寒蟬
▸ 噤窄
▸ 噤舌
▸ 噤默
▸ 噤啞
▸ 噤嘿
▸ 噤害
▸ 齽齘
▸ 噤森森
▸ 噤唫
▸ 噤滲
▸ 噤閉
▸ 噤口捲舌
▸ 噤戰
▸ 噤婁
▸ 噤口
▸ 噤凍
▸ 噤頤
▸ 噤聲
▸ 膠噤
▸ 悸噤
▸ 寒噤
▸ 風噤
▸ 發噤
▸ 凍噤
▸ 打寒噤
▸ 打噤
▸ 廝噤
▸ 吻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