嘵嘵的意思

注音 ㄒ一ㄠ ㄒ一ㄠ

拼音 xiāo xiāo

詞性 擬聲詞

基本釋義

⒈  吵嚷;嘮叨。

嘵嘵不休。

shout garrulously;

國語辭典修訂本

嘵嘵「ㄒ一ㄠ ㄒ一ㄠ」

⒈  恐懼聲。

《詩經·豳風·鴟鴞》:「予室翹翹,風雨所漂搖,予維音嘵嘵。」

⒉  爭辯聲。

唐·韓愈〈重答張籍書〉:「擇其可語者誨之,猶時與吾悖,其聲嘵嘵。」

⒊  多言的樣子。

《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口中嘵嘵說:『悔氣!來得遲了。』」
《聊齋志異·卷一〇·胭脂》:「彼嘵嘵者直以桎梏靜之,何怪覆盆之下多沉冤哉!」

引證解釋

⒈  鳥雀因恐懼而發出的鳴叫聲。

《詩·豳風·鴟鴞》:“予室翹翹,風雨所漂搖,予維音嘵嘵。”
毛 傳:“嘵嘵,懼也。”
鄭玄 箋:“音嘵嘵然,恐懼告愬之意。”
唐 賈島 《義雀行和朱評事》:“一夕皆莫歸,嘵嘵遺眾雛。”
清 張遠 《鵲巢為童子所破》詩:“力盡嘵嘵語,巢成呴呴歡。”

⒉  爭辯聲。

唐 韓愈 《重答張籍書》:“擇其可語者誨之,猶時與吾悖,其聲嘵嘵。”
宋 周煇 《清波別志》捲上:“今搢紳因薦士被斥,即嘵嘵辯數,謂己之進出於親擢,凡可以擺蹤者,無所不用其至。”
清 姚瑩 《再與方植之書》:“鎮道身為大員,斷無嘵嘵申辯之理,自當委曲以全大局。”
梁啟超 《論正統》:“君而有統也,則不過一家之譜牒,一人之傳記,而非可以冒全史之名,而安勞史家之嘵嘵爭論也。”

⒊  嘮叨。

《英烈傳》第三一回:“山僧不識英雄漢,只顧嘵嘵問姓名。”
《白雪遺音·南詞·姊妹玩月》:“忠言逆耳叨知己,莫怪嘵嘵勸再三。”
茅盾 《秋收》:“他朝朝暮暮在 阿四 和 四大娘 跟前嘵嘵不休地講著田裡的事。”

⒋  吵嚷。

清 洪昇 《長生殿·雨夢》:“何處潑官僚,攔駕語嘵嘵?”
清 黃軒祖 《遊樑瑣記·吳翠鳳》:“諸無賴登門訛詐,嘵嘵洶湧。”

⒌  象聲詞。

端木蕻良 《鄉愁》:“﹝黃蜂﹞在他頭的四邊嘵嘵了半天。”